他们年龄在5到14岁之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破坏力,他们毁人模型、删人电脑、不懂礼貌、公共场所大声吵闹,全然不会顾忌别人感受;他们常出其不意让人抓狂,甚至一不留神就给你惹下惊天祸端,他们被戏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就是“熊孩子”。熊孩子捣蛋,熊爸妈遭殃,对于让人头疼的熊孩子,父母们该如何应对?
一段时间以来,“熊孩子”已然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进而形成了一种现象。网友在各种论坛吐槽熊孩子的帖子数不胜数,熊孩子捣蛋惹事的新闻是此起彼伏。 如果要评选一种破坏力堪比龙卷风和地震的人类力量,在无数人的记忆里,“熊孩子”绝对可以入选榜单,形容他们特质的关键词简直可以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媲美。
熊孩子轻则无理取闹、一哭二闹,重则我行我素,上房揭瓦;更甚者胆大妄为,给熊爸妈(熊孩子的爸妈,简称熊爸妈)们惹下惊天祸端。据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至少经历过一次 “熊孩子”袭击,随便以“熊孩子”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充满各种“惨痛经历”的吐槽点星罗密布,我们就从中择选几个熊孩子捣蛋的典型事例做个说明吧。
熊孩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火烤小伙伴
2013年4月6日,江苏8岁儿童李浩冉和其5岁的弟弟李浩与8岁的邻居李某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李某把李浩弟兄俩绑在村东头的树上,点燃地上的树叶,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导致李浩兄弟俩严重烧伤。幸遇村民施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工人安全绳被熊孩子割断,被困半空动弹不得。
熊孩子嫌施工太吵割断工人安全绳
2014年月29日,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贵阳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贵阳观山湖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
山东俩学生自导自演绑架案向家人索要10万赎金
因对母亲做生意不经常回家喜欢在外打麻将有意见,在多次劝说母亲没有效果后产生叛逆心理,近日,山东临沂俩学生自导自演一起绑架案,向家人索要10万元,在闹剧被警方识破,俩熊孩子被家长带回家批评教育。
熊孩子涂鸦护照
“熊孩子涂鸦”护照,爸爸行程受阻
媒体2014年6月5日报道,一位中国男子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称一家人去韩国旅游,但他的护照却被不懂事的儿子涂得乱七八糟,结果无法通过海关,被困在韩国境内。为此,该男子曾希望网友支招,让自己早日回国。
熊孩子偷开客车 闯了红灯撞伤行人
2014年9月19日下午,海门市区一名13岁的少年先是将一辆停在路边的快递公司的电三轮偷偷开走,然后边逛街边沿路将车内的价值10余万元的快件扔掉。随后少年又爬上一辆客车,发动后沿大路行驶。闯过一红灯后,客车撞上一名行人,随后因故障熄火。据民警介绍,肇事少年王某未到担责法定年龄,警方责令其父母将他带回,父母还要承担赔偿快递公司和伤者的损失。
熊孩子火烧学校
英国熊孩子不想上学火烧学校
2014年9月1日,开学的日子,英国北部利兰市的5名11岁至15岁的少年却不想回学校上课。于是,他们放火烧了他们就读的圣玛丽天主教技术学院。大火使学校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特色建筑物受损严重。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熊孩子不只是大声喧哗大声哭闹、霸占电脑和沙发,随意翻动物品,毁人手办删人资料而已,在一些情况下, 他们的确能够造成奇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甚至失足走入犯罪的深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熊孩子这么熊呢?
如果分析一下熊孩子们捣蛋的“光辉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熊孩子的主力军,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到小学中低年级这个年龄段;有人甚至戏称,这个年龄的熊孩子是“熊孩子中的战斗机”。为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格外具有杀伤力?熊孩子的“熊”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
熊孩子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元素。
1、自我中心我熊我素
熊孩子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中心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三山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儿童直到7-12岁才有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
2、自我控制能力缺乏,想熊就熊
不懂得根据所处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无法抑制不合时宜的内心冲动,小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时,就更有可能受到内心冲动的驱使,表现出各种“熊”的行为。
3、社会会程度低(通俗地说是不懂事)
小孩子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的社会规范,没有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当他们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规范时,就会给我们“熊”的感觉。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和社会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正常”社会生活的标准,所以表现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行为。
4、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家长——过度溺爱让孩子越来越熊气
熊孩子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疏于管教,从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以来,我们的教育成本就变了,独生子女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的同时,也造就了温室里长大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父母更多地是溺爱孩子。
不少父母都是双独,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孩子就有六个家长宠着,这种过度的宠溺导致孩子觉得做什么都没事,慢慢地越来越自私嚣张,越来越熊气。
在国内,我们经常听到熊孩子门捣蛋惹事的事情,但是在国外却很少出现,作为我们的近邻的日本,和我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也绝少有看到熊孩子,这又是怎么回事,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吗?
香港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排队参加户外活动。
香港
与内地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熊孩子却仿佛是个稀有物种,香港人有什么秘诀可以破除“熊孩子”的顽劣?
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会实践引导孩子培养公德
早在1985年,香港教育署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针对幼儿园到高中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公民教育目标和课程。在“熊孩子”高峰期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香港学校就通过公民教育科中的“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课程,让儿童认识到职责、规则、合作、权利和义务等概念。
地铁站里的香港小学生安静看书。
比起照本宣科地灌输,公民教育课形式更加多样化。通过角色扮演、主题月以及校外实践活动,把课堂设置成孩子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生活场景,譬如医院、游乐场、餐厅等,孩子们在互相扮演这些场所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正确的行为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在玩的过程中明白某些行为的必要性。而参观博物馆、社区帮忙、照顾老人、街头慈善捐款等校外实地社会实践,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教育教给孩子们怎么去做一个尊重生命权利、同时对他人和社会友好的公民。
香港小学的阅览室里,没有喧哗。
香港也很重视家庭教育。一项有关“香港学童礼貌表现”的调查显示,受访的300位家长中,有接近八成的家长认为“在家灌输礼貌是重要的”,有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礼貌属于家教的重要项目”、“家庭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最大责任方”,只有约一成的家长认为,“只要子女成绩好,少少无礼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内地却相反,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放纵一点无所谓。
日本
如果你看过日本小学生过马路的视频一定会汗颜,人家小娃娃排队过马路之后之后,还要向司机鞠躬致谢。不仅如此,吃饭、上课、旅行……日本小孩的礼仪在各方面都让中国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之所以如此懂事,在于其教育方法,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磨砺教育、礼仪教育、独立人格教育、动手能力等等。
日本的父母主张孩子从小锻炼耐寒力,以免以长大后成为“温室花草”,儿童一般都穿得比父母少,但他们患呼吸道疾病的并不多;有的孩子才三岁就下厨房看妈妈烧饭做菜,帮妈妈拣菜、洗菜,这些劳动在孩子眼里是在做游戏,但从中增长知识,从小培养了爱劳动的习惯;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入学时就将孩子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特定的事情;在日本,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车,家长主张让孩子站着,认为站着乘车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于养成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日本的孩子很节俭,除了给朋友买礼物,尽量避免给自己买什么;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在爬山时,有的孩子也不忘拣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别乱扔垃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价值观还未形成,社会化程度不高,从而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坏事,因为人都是从教训和跌倒从学会行走的。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熊孩子”不一定就不是一个好孩子,“熊孩子”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正确引导。
1、孩子“犯熊”要立刻制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孩子第一次犯熊时,你应该立刻制止,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怎么样才是正确的,这样才能纠正熊孩子出格的行为。
2、在放任和打骂之间取得平衡
当孩子表现出了“熊”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许多研究表明,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同时也设立明确的界线,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和社会发展,引导孩子成为独立、自主、自律的人。过度溺爱会让孩子骄纵,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打骂教育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往往都是叛逆的。
3、沟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沟通。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有些事,家长认为应该这样,在孩子看来却未必如此。所以,带孩子的人一定要懂孩子的规律,替孩子考虑,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4、教给孩子尊重与平等
教育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尊重,这恰恰是保护孩子个性的一种基础:“如果尊重孩子,教给他们平等和尊重,孩子就会有一种独立意识,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中国孩子总是被家长宠着,被当做一种私人物品,他们就很难懂得为自己行为负责。
5、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孩子们懂得团结互助,懂得关爱他人,离不开感恩之心。懂得了感恩,才会不自我中心主义,才会理解父母、爷爷奶奶的不易,懂得获得关爱和保护之后要主动回馈,这就需要学校和父母潜移默化地引导。
6、寻求专家帮助
有时,要改正孩子的问题行为确实需要外界干预。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威胁到了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家长必须立即寻求帮助。如果孩子经常迟到早退逃学、成绩下降,或者孤僻自闭,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你们可能需要外界的支持。”如果家长们觉得跟自己十几岁的孩子之间丧失了基本的关心、交流、合作或者依从关系,想要将亲情关系拉回正轨,可能是时候需要向心理学家或是教育专家求助。
“熊孩子”出没,更应该反思的是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理念,造就了一个个熊孩子,在毁了孩子们的同时,到头来,熊爸妈们也将因为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而吃尽苦头。只有沟通、尊重、平等、感恩、自律,才是扭转熊孩子的得力武器。
蒋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