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摊派精神病指标进社区错在何处?
“收治”访民的通知
层层摊派背后,是敷衍了事、不解决真问题的丑陋官场作风
之所以寻找患者会被层层摊派,不过是相关部门的惯常做派罢了,当各种政务都只需简单的按照数字分解到基层,并以此作为考评问责的办法,熟门熟路的伎俩被操之即来,用于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寻找,也就并不意外。
而这种轻佻的工作作风,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如果一个社区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远远不止2‰,那么这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够2‰后,“反正完成了指标”,他们会有动力去筛查和服务所有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吗?
归根结底,统计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目的不是在于统计,而在于救助。如果说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那么这种凑数也就只是一时的敷衍,不足深虑。
网友对于这场“寻找精神病人”的行动,担忧主要在于“被精神病”的风险
这样的担忧,因为以前一些恶性新闻的发生,让人无法指责是无稽之谈。一方面是为数众多的精神病患者未得到有效收治;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正常人被扣上了精神病的帽子,被强制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上面这张图中,公安局仅仅根据一个人言行异常,就“证明”其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这个人被“收治”的真实原因,是他举报了当地官员。
今年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理论上杜绝了“被精神病”
上述案例,应该被一部法律所终结。从1985年启动立法工作,到2012年终获通过,2013年5月1日实施,《精神卫生法》走过了将近28个年头。《精神卫生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只有在发生“有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情况下,监护人或家属才可以强制将其送诊。被强制送诊的患者经医生确诊后才可以住院,医生的诊断受到多重规范,可防止误诊。
所以,在这样的法律保证下,网友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
但再好的法律也需要人来执行,公务人员的行为仍是决定因素
可惜的是,一部法律的出台并不能一劳永逸。今年发生的广西藤县“飞越疯人院”事件,就让人怀疑《精神卫生法》有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上述公安局“收治”“精神病人”的《通知》中,也充斥着对法律的曲解。
如果公务人员的执行不规范,他们可以曲解筛查政策变成摊派,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曲解法律,把非重度精神病患者变成重度精神病患者来凑数呢?
结语
今年夏天频发的精神病人伤人惨案,让如今筛查重度精神病患者的行动显得很必要。但是就以这样的工作作风来行政,明年的夏天我们会更安心吗?更多和郑州卫生局摊派精神病指标有关的信息,编辑推荐:精神病筛查不能简单摊派 “被精神病”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