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报告指出: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超八成
改革尚未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报告认为,新医改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实现全民医保奠定重要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从2008年的11.3亿增加到2013年的13亿人以上。筹资水平逐年提高,筹资公平性趋于改善,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药费用增速有所减缓。风险保护作用不断加强,群众就医负担有所缓解。
报告指出,医改对“人”的重视不够,影响改革效果的实现。改革尚未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对医改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和认可程度仍需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医务人员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当前,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简单、机械,工资标准远落后于自身价值和社会贡献。长期扭曲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和医务人员的行为扭曲。
其次,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基层卫生人才的流失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大城市、大医院对基层人才的“虹吸”现象,这与强基层的医改目标背道而驰。
第三,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医务人员从业环境很不理想,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待遇水平与付出很不相称,医患矛盾突出。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评价等仍是重视专科医生,不利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护理人才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认为,报告基于事实证据,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医改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增进了社会对医改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由于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特点,社会对医改的认识和评价仍有分歧。例如,老百姓对医改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医改的短板。目前,医改的最大短板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塔尖很强,塔基太弱,金字塔结构基础不牢,基层技术人才薄弱,软件和硬件不配套。
相关新闻推荐:城市公立医院医改试点指导意见出台 将推进医药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