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环保太奢侈?你需了解雾霾背后的经济学

vivi37| 2015-03-10 17:30:00
阅读()

 

最近雾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虽然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共识,但仍然存在几个广泛争论的问题:不少人把环保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立起来,认为环境污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尤其在中国经济减速、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谈环保是否太奢侈?强调环保后,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怎么办?这些担心有一定道理,但本文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经济学定义的环保和经济增长目前在中国并不对立。

 

首先需要强调,经济学上提倡的环保并非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后者限制任何改变环境的行为,绝大多数人类经济行为都会影响环境,因此极端环保主义确实会降低经济增长,并非理性行为。而经济学上的环保只是要纠正过度污染环境的行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过度污染,为什么会造成过度污染?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根据商品价格决定自己的消费。如果商品价格真实反映了生产成本,这时的生产和消费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结果。但环境污染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例子,污染环境的公司和个人并没有为污染行为买单,因此产品价格低估了实际成本,就会造成过度消费和污染。经济学上提倡的环保只是要纠正这种过度污染的行为。

 

还要强调的是,存在两种不同意义的环保,而目前中国提倡的环保和经济增长更非对立关系。虽然环保的目标是降低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但这并非中国目前的环保重点。就中国而言,目前的环保只是停止以往完全没有控制的污染行为,比如工厂排放前先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对有毒有害废气进行过滤和清除,让马路上跑的大卡车都装上废气净化处理装置。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最迫切、也是最直接影响百姓生活的环保问题,只是还给大家一个干净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不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这种更奢侈的目标。

 

因此,即使在保持总体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而这些环保工作并不会直接降低就业总量和经济增长。工厂在排放前清理废水废气会提高生产成本,因此产品价格必然上升。这样一来,产品销量就会下降,一部分工人不就失业了么?事实确实这样,但需要强调,产品销量下降虽然会造成生产线上一部分工人失业,但总就业人数并不一定降低,因为此时需要工人进行环保工作,生产线上多出的工人将调换到诸如工厂的环保部,总体就业还是一样,然而这种生产模式是更健康、更清洁、经济学意义上更优化的结构。

 

当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会有短期的摩擦性失业。比如从生产线上退下的工人不一定立刻就在环保部门找到了工作。但是不能因为这种暂时的经济调整成本对已经产生的过度污染熟视无睹;不能以失业和经济增长为理由拒绝改进和否定环保。如果原来一些就业是以污染环境和损害大家健康为代价产生的,这种就业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必须进行纠正。假如一个人在你家里抽烟污染了环境、影响到你健康,你会因为禁烟会妨碍这个人抽烟而忍受下去吗?

 

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控制污染方面政府责无旁贷。老百姓有权要求污染企业赔偿,法庭或仲裁员再要求污染企业按损失照价赔偿,强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污染计入成本,要求企业为其造成的污染行为买单。为大嘴美人茱莉亚•罗伯茨赢得小金人的影片《永不妥协》说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案例,美国加州电力公司PG&E因六价铬重金属离子污染城市供水、损害居民健康付出了三亿三千三百万美金的赔偿,创造了美国历史赔偿金额的纪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经济学 雾霾 环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