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还需“医老”:老龄人口超2亿 亟须专业医护

喵酱| 2014-11-07 13:52:01
阅读()

 

失能半失能老人希望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

 

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10月29日,成都锦江区静颐养老助残中心里,82岁的于进田老人吃过午饭,坐在一楼大厅沙发上看报。

 

“到明年3月份,我在这里就住够3年了。”老人有颈椎病,有时疼得天旋地转,站不稳,一年住3次院。除此之外,她患高血压、糖尿病已经十七八年了。

 

于进田老人家住金牛区茶店子,但附近没有合适的医疗养老机构,她被儿女跨区送到锦江区来。费用每月2200元。

 

静颐养老助残中心隶属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疗管理集团,可以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中心负责人郑文清是主管护师。她说,这里48位老人近一半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会为老人们做体检,每月有常规体格检查。中心请了7个护工,每人负责两到三个房间。笔者看到,由于中心地处城区,受条件限制,规模小了点。

 

84岁的赖复先老人拄着拐杖,走出房门,中风后要做恢复锻炼。郑文清要求他每天在院子里走15圈。“我在这住3年了,跟老人们处得很好,他们照顾也周到。住了不想走。”赖复先笑着说。

 

养老机构让老人住下不想走,是因为它具有医疗资质,能解决老人的治疗、康复问题。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同时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减轻了老年人经济负担。

 

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多个文件中,均提出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医保准入方面,上海市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上海100多家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中,有85家已经纳入医保定点。

 

专家表示,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此外,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全新理念尚未形成;长期健康照护保险尚未进入社会保险的框架;养老服务业中的医养结合政策尚未破冰;适应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和重在盈利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明显冲突;养老健康服务业产品和服务研发明显滞后于老年人的需求。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认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

 

相关新闻推荐:失能老人养老难:家庭难负担社区难指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