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茶:毒的是消费者伤的是茶农

jswei69| 2012-05-12 02:06:20
阅读()

 

  茶叶有残留农药,而且不是一两种品牌的茶叶,市面上大部分的品牌茶叶都有农药残留超标……对于喜欢饮茶的人来说,看到网上的这些震撼新闻,饮茶显然如同喝到农药,然而,毒茶如果毒的是消费者,那么伤的却是可怜的茶农,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来看看一些内幕消息。

 

  与大部分官方机构对茶叶“农残超标”的回应不同,长年从事茶叶经营的王军(化名)有他自己的看法。王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农残超标长年以来都是悬在茶产业链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其背后反映的是茶农利益与渠道商利益的冲突。”

 

  这颗定时炸弹因为绿色和平组织4月11日和23日的两份报告而被引爆。根据4月11日的报告显示,“ 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

 

  在此之后,多家媒体开始奔赴产茶基地,调查茶农使用农药的状况,而这些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剧毒农药包括水溶性农药已被国家禁止,但在部分地区这些农药仍然被茶农所使用。”

 

  然而,有意思的是,茶叶“农残超标”问题的源头发生在种植端,但绿色和平组织所“捅出来”的品牌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渠道商,他们并不参与种植,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有“毒”茶叶的板子,到底应该打在谁身上呢?

 

  大部分茶叶品牌自己不种植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茶商十大品牌中,虽然不少属于经营茶叶的世家,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做茶叶连锁的历史,但种茶出身者却很少。”

 

  与时下中国很多产业流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同,在茶叶产业上,种植端(茶农)、生产端(茶厂)、渠道端(茶商)更多地仍是各自为政,还没有出现一家“茶叶大鳄”能控制全产业链的情况。

 

  “这暗示了中国茶叶产业依然潜存的巨大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为系统的茶叶质量监督体系留下了隐患。”王军语重心长地说。

 

  王军告诉记者,“这些品牌商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渠道商,他们并不参与种植,只是从茶农手里购买‘茶青’,然后交给工厂生产制作,或者干脆直接从茶厂手里购买茶叶,在购买过程中,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茶叶的口感,而不是品质,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在农残是否超标的问题上。”

 

  著名品牌专家谢付亮表示,“茶叶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品质,产品品质是做好茶叶品牌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产品品质做基础,其他所有的工作终究是枉然。”

 

  可是,对于品茶人来说,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口感”,所以茶商们理所当然地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一方面;而对于“农残”问题,虽然心知肚明,但是由于解决起来不但耗费成本,甚至可能会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长期以来,“农残”成了行业内部的秘密。

 

  几年以前,记者曾采访过御茶园的老板。他告诉记者,“国内的茶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分散经营的时代,远不及中国元明清时代茶企业的规模,还只能专注于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当时,御茶园的目标是向上游种植领域扩张,以此提升茶叶本身的质量和品质,同时也为其规模化开店铺垫道路。

 

  但茶商要向上游扩张,将会面临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资金的问题,二是与茶农的合作问题。因为好的茶叶必须要手工采集,因此茶商向上游扩张必须了解茶农的生活方式及生产的特色,尤其要了解茶农的心理及其地区文化。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