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刀鱼8千元/斤是如何炼成的?
phoebe|
2012-04-03 12:38:31
阅读()
副标题
(播放短片)
季开祥(启东市鱼商):
老板,鱼有没有的卖?
顾正武(渔船老大):
多少钱一斤?
季开祥:
今天便宜了,三千五。
顾正武:
三千五便宜了,三千五不卖,太便宜了。
季开祥:
今天行情不好,搞了多少了?
顾正武:
搞了两条鱼了。
季开祥:
两条鱼,今天赔本了。
顾正武:
那我们收不到也完了。
季开祥:
三千五,三千五。
顾正武:
三千五太便宜,三千五还亏本。
季开祥:
亏本,这个没有办法。
顾正武:
一共打了两条,我费用都不止。
季开祥:
费用都不止,这个就没有办法了,弟兄。
顾正武:
四千五,四千五,四千五我也没法卖,就是四千五,我今天也亏了,今天要六千块钱开支。
季开祥:
这个鱼漂亮。
不要说了,三千八,一句话,三千八。
顾正武:
你就报个整数,四千,四千整数,我反正亏也亏了。
季开祥:
反正我们老弟兄了,不要说了,差不多搞搞就算了,四千、四千,称称算了。
解说:
买鱼的季开祥,打鱼的刀,他们口中以千元预算的就是长江刀鱼,两条四千。
记者:
收这么点鱼,今天跑了一天,你觉得合算吗?
顾正武:
这个我怎么讲呢,合算不合算,也就是很难讲,这个不是预料当中,赔本也是预料当中的事情,如果今天我想象当中能收个十斤八斤的,但是就是没有,没收到,收两斤鱼,但是这个两斤鱼,我一两千块钱也好赚。
解说:
来自江苏启东的鱼贩季开祥乘坐快艇专门收鱼,虽然很少,但是却出手顺利。当天中午成交,下午他就通过其他不让记者拍摄的鱼贩迅速地卖到了无锡一家饭店。根据饭店介绍,这是几天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人订购的,这八条鱼分别以清蒸和红烧的方式做成了两盘菜,据说最终价格超过10000元。
记者:
现在订鱼的人还多吗?
某饭店负责人:
订的人可能这个季节的话不是太多,但是我们这个是有订单才会去采购,就因为(江刀)价格比较贵,所以说(江刀)成本也比较高。
解说:
一鱼难求,价贵如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早就名声在外的刀鱼如今被称作“天价刀鱼”。
朱发兵(惠民桥水产市场批发商):
现在这个盆里面是二两五的,今天市场上已经卖五千元(一斤),五千元左右、上下,但是现在大的家里没货了,全部给人家订走了,大的还贵。
记者:
大的都是指多重的呢?
朱发兵:
三两的,正常的今年市场行情卖到六千八到七千元(一斤),三两五的正常卖到八千元(一斤),四两的就是八千多到九千元(一斤)。
记者:
经营刀鱼20多年的批发商朱发兵告诉记者,即使眼下的刀鱼贵得离谱,但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过去刀鱼只在江苏和上海吃,不知怎么的,现在全国各地都来要。
另一方面,因为刀鱼是野生的,不能养殖,所以产量越来越少,行情也越来越贵。而昂贵的刀鱼也被细分为二两、二两五和三两,共三个规格,而三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一千元左右,而三两以上的刀鱼已经很难见到。
朱发兵:
刚开始我们第一年卖的大刀鱼一斤在30块左右,一年比一年高,30到60,到80,到100多,到300多,这样慢慢翻,一年比一年高,但是这个货一年比一年少。
解说:
刀鱼之贵早已不是新闻,但今年则显得格外吸引眼球,物以稀为贵正在逐步加码。有媒体在采访报道中提到,今年入春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个星期,使得长江水温未达到刀鱼洄游的条件,再加上干旱等气候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刀鱼产量都不高,这些都是刀鱼产量减少的原因,而渔民们也因此将面临17年来最严重的欠收。
主持人:
因为产量每天不一样,每天捞到刀鱼的数量不一样,所以刀鱼的价格每天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我们也采访了上海刀鱼行的一个工作人员,来听她说一下今天的价格。
工作人员:
一两的都没有了,现在都没有一两的了。二两五的是两千七一斤,大概要十斤给你两千三,最低了。
记者:
三两的也没有?
工作人员:
三两的要三千多。
记者:
最近还有没有降价的可能?
工作人员:
市场一直是这个价格,过两天估计也便宜不了。
主持人:
三两的三千多,注意这是水产市场里的一个价格,事实上在饭店里最贵要卖到八千多块钱一斤,比去年贵了两千多块钱,去年的价格其实也不便宜,也要六千多块钱一斤。可以说刀鱼的价格一直都是在高位运行,为什么价格那么贵?简单说起来,物以稀为贵,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方面,现在需求量很大,不只是长江边上的人们吃刀鱼,现在是全国的有钱人都要吃刀鱼,刀鱼甚至都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另外一个原因产量很大,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半天才捞上两条,接着往下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几乎为零,虽然今年的捕捞期还未结束,但是江阴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却用这样的词来总结今年刀鱼产量。作为当地渔民一年中最好的创收来源,物以稀为贵的刀鱼在收益上能比过大半年的劳作。但是今年很多渔民已经对接下来的捕捞成果不抱什么希望。
记者:
怎么才两条?
顾正武:
12个小时就打了两条。
记者:
下了多少网?
顾正武:
下了六次网了。
记者:
一网才打这么点儿?
顾正武:
一网就打这么多,没有鱼。就是说现在船也多了一点,产量就少了。
解说:
打了20年鱼的顾正武,早些是在江阴那边捕鱼,那时候一网下去就是十多斤,不过因为鱼越来越少,现在他不得不跑到长江口来淘金。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在长江口水域反复作业三天了,贵如黄金的刀鱼对于他来说却可能意味着亏本。
记者:
你现在这一条能卖多少钱?
顾正武:
两千块钱左右。
记者:
就这一条两千块钱?为什么这么贵?
顾正武:
这鱼少,鱼如果说不贵的话,那我们就没法搞了,就是现在这么贵的时候我们打也亏本。
解说:
顾正武这条船是130多吨的现代捕鱼船,一天下来柴油就得半吨,加上九个船员和渔具,费用得六千块。顾正武说,如果一个渔季下来不弄个百十来斤就得赔本。而今年被很多专业人士称为17年来收成最差,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濒危物种。
顾若波(中国水产科研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现在主要是因为历年来过度的捕捞,还有是水质的变化,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一个航道的运输增加,这是引起长江刀鱼资源下降一个主要的原因。
解说:
截至目前,虽说长江刀鱼的总体渔获量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眼中,下降早已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这种下降不是什么直线下跌,而是呈几何基数下降,这证明我们对刀鲚资源的利用已至极限。
据江阴市志记载,江阴长江刀鱼年捕获量1956年最高,达174吨,至1987年也有106吨;2002年后,年产量则不足百吨,去年江阴刀鱼的捕获量不足0.5吨,仅为高产期的0.28%。而一份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
当年刀鱼吸引大家的舌头,如今刀鱼吸引大家的眼球,这样一句无奈的总结也是长江三鲜的共同命运。
刀鱼、鲥鱼、河豚,这是古时候就得到世人称赞的长江三鲜。如今,刀鱼以天价面市,而鲥鱼和河豚则更多地出现在旧闻之中。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长江鲥鱼和河豚的产量都达到了上百吨,但是从80年代后却逐年下降,自1996年开始,长江鲥鱼和河豚就几乎销声匿迹。
主持人:
从吸引舌头变成了吸引眼球,从历史上来看其实刀鱼一点都不稀罕。我看了一下历史资料,历史上刀鱼曾经占到了长江鱼类捕捞量的35%到50%,也就是说从长江里捞上来的鱼当中1/3甚至于1/2其实都是刀鱼,在江苏段这个比例更高,达到了70%,一点都不稀罕,可是现在刀鱼却成了稀罕物。
这里必须要指出一点的是,刀鱼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少了的。回顾一下过去40年刀鱼产量的变化,1973年刀鱼产量是3750吨,到了1983年就变成了370吨,到了2002年不足百吨,而到了现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半天才能够捞上两条刀鱼,今年是17年以来收成最差的一年。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接下来连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先生,施主任您好。
施炜纲:
您好。
主持人:
现在刀鱼产量逐年下滑的态势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施炜纲:
以几何基数在下降,尤其今年普遍反映了这个产量极低,渔民基本上捕不到刀鱼。
主持人:
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刀鱼会不会就彻底没了,就消亡了?
施炜纲:
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因为根据70年代到80年代,80年代到现在,每隔十年基本上下降的速率都是以减半下降的,也就是说每隔十年这个产量就得下降一半。所以目前不到百吨的状况,估计再有十年或者十年之内,长江刀鱼跟长江鲥鱼一样,在长江里面肯定是见不到了,也许十年以后我们只能到博物馆去看它了。
主持人:
更加谈不上尝鲜了?
施炜纲:
那是。
主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是过度捕捞还是长江水污染引起的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施炜纲:
数量的逐年下滑,当然原因无非一个是水环境质量问题,另外也加上一些非科学的捕捞,这两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但是如果真要分主次,我感觉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对它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现在的捕捞产量跟历史上的捕捞产量比,只是一个零头都不到,可是因为刀鱼很有特点,它是一种洄游性的鱼类。它每年从东海进入长江口,从长江口开始就往上洄游,去寻找它的产卵场,要经过上海市河口区,然后要经过江苏省的整个长江江段,还要经过安徽省的大部分长江江段,基本上要洄游到安徽省安庆市以上一直到鄱阳湖湖口那一段,基本上就是它的产卵区。当然历史上它可以跑得更远,历史上曾经可以跑到洞庭湖去产卵,现在洄游距离越来越短,事实上正因为它是洄游的,在整个洄游全程中间,如果说长江沿线哪怕有一公里或者两公里这么很短的一块水域中间,一旦出现水质状况不好或者水域污染事件,刀鲚洄游就过不了这个水域,使得整个洄游活动终止。洄游活动终止以后紧接着的连锁反应就是当年的鱼苗产量会大量下降,也就是鱼苗的产量几乎没有。所以说刀鱼的洄游环境问题很重要,要保持整个洄游全程水质都能够达到我们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它能通畅地到达产卵场,这样刀鱼鱼苗的产量就有可能保证在一定的数量之上。所以说环境问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现在整个长江总体水质现在还没有导致让长江刀鱼绝迹,但是不排除还是有这个可能。
主持人:
施主任,我们待会儿还要继续连线。我现在先要带大家看一个片子,因为确实正如您所说的,对于刀鱼来说,环境污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除了环境污染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渔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我们也通过一个短片再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季开祥(启东市鱼商):
老板,鱼有没有的卖?
顾正武(渔船老大):
多少钱一斤?
季开祥:
今天便宜了,三千五。
顾正武:
三千五便宜了,三千五不卖,太便宜了。
季开祥:
今天行情不好,搞了多少了?
顾正武:
搞了两条鱼了。
季开祥:
两条鱼,今天赔本了。
顾正武:
那我们收不到也完了。
季开祥:
三千五,三千五。
顾正武:
三千五太便宜,三千五还亏本。
季开祥:
亏本,这个没有办法。
顾正武:
一共打了两条,我费用都不止。
季开祥:
费用都不止,这个就没有办法了,弟兄。
顾正武:
四千五,四千五,四千五我也没法卖,就是四千五,我今天也亏了,今天要六千块钱开支。
季开祥:
这个鱼漂亮。
不要说了,三千八,一句话,三千八。
顾正武:
你就报个整数,四千,四千整数,我反正亏也亏了。
季开祥:
反正我们老弟兄了,不要说了,差不多搞搞就算了,四千、四千,称称算了。
解说:
买鱼的季开祥,打鱼的刀,他们口中以千元预算的就是长江刀鱼,两条四千。
记者:
收这么点鱼,今天跑了一天,你觉得合算吗?
顾正武:
这个我怎么讲呢,合算不合算,也就是很难讲,这个不是预料当中,赔本也是预料当中的事情,如果今天我想象当中能收个十斤八斤的,但是就是没有,没收到,收两斤鱼,但是这个两斤鱼,我一两千块钱也好赚。
解说:
来自江苏启东的鱼贩季开祥乘坐快艇专门收鱼,虽然很少,但是却出手顺利。当天中午成交,下午他就通过其他不让记者拍摄的鱼贩迅速地卖到了无锡一家饭店。根据饭店介绍,这是几天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人订购的,这八条鱼分别以清蒸和红烧的方式做成了两盘菜,据说最终价格超过10000元。
记者:
现在订鱼的人还多吗?
某饭店负责人:
订的人可能这个季节的话不是太多,但是我们这个是有订单才会去采购,就因为(江刀)价格比较贵,所以说(江刀)成本也比较高。
解说:
一鱼难求,价贵如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早就名声在外的刀鱼如今被称作“天价刀鱼”。
朱发兵(惠民桥水产市场批发商):
现在这个盆里面是二两五的,今天市场上已经卖五千元(一斤),五千元左右、上下,但是现在大的家里没货了,全部给人家订走了,大的还贵。
记者:
大的都是指多重的呢?
朱发兵:
三两的,正常的今年市场行情卖到六千八到七千元(一斤),三两五的正常卖到八千元(一斤),四两的就是八千多到九千元(一斤)。
记者:
经营刀鱼20多年的批发商朱发兵告诉记者,即使眼下的刀鱼贵得离谱,但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过去刀鱼只在江苏和上海吃,不知怎么的,现在全国各地都来要。
另一方面,因为刀鱼是野生的,不能养殖,所以产量越来越少,行情也越来越贵。而昂贵的刀鱼也被细分为二两、二两五和三两,共三个规格,而三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一千元左右,而三两以上的刀鱼已经很难见到。
朱发兵:
刚开始我们第一年卖的大刀鱼一斤在30块左右,一年比一年高,30到60,到80,到100多,到300多,这样慢慢翻,一年比一年高,但是这个货一年比一年少。
解说:
刀鱼之贵早已不是新闻,但今年则显得格外吸引眼球,物以稀为贵正在逐步加码。有媒体在采访报道中提到,今年入春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个星期,使得长江水温未达到刀鱼洄游的条件,再加上干旱等气候原因,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刀鱼产量都不高,这些都是刀鱼产量减少的原因,而渔民们也因此将面临17年来最严重的欠收。
主持人:
因为产量每天不一样,每天捞到刀鱼的数量不一样,所以刀鱼的价格每天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我们也采访了上海刀鱼行的一个工作人员,来听她说一下今天的价格。
工作人员:
一两的都没有了,现在都没有一两的了。二两五的是两千七一斤,大概要十斤给你两千三,最低了。
记者:
三两的也没有?
工作人员:
三两的要三千多。
记者:
最近还有没有降价的可能?
工作人员:
市场一直是这个价格,过两天估计也便宜不了。
主持人:
三两的三千多,注意这是水产市场里的一个价格,事实上在饭店里最贵要卖到八千多块钱一斤,比去年贵了两千多块钱,去年的价格其实也不便宜,也要六千多块钱一斤。可以说刀鱼的价格一直都是在高位运行,为什么价格那么贵?简单说起来,物以稀为贵,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方面,现在需求量很大,不只是长江边上的人们吃刀鱼,现在是全国的有钱人都要吃刀鱼,刀鱼甚至都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另外一个原因产量很大,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半天才捞上两条,接着往下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几乎为零,虽然今年的捕捞期还未结束,但是江阴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却用这样的词来总结今年刀鱼产量。作为当地渔民一年中最好的创收来源,物以稀为贵的刀鱼在收益上能比过大半年的劳作。但是今年很多渔民已经对接下来的捕捞成果不抱什么希望。
记者:
怎么才两条?
顾正武:
12个小时就打了两条。
记者:
下了多少网?
顾正武:
下了六次网了。
记者:
一网才打这么点儿?
顾正武:
一网就打这么多,没有鱼。就是说现在船也多了一点,产量就少了。
解说:
打了20年鱼的顾正武,早些是在江阴那边捕鱼,那时候一网下去就是十多斤,不过因为鱼越来越少,现在他不得不跑到长江口来淘金。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在长江口水域反复作业三天了,贵如黄金的刀鱼对于他来说却可能意味着亏本。
记者:
你现在这一条能卖多少钱?
顾正武:
两千块钱左右。
记者:
就这一条两千块钱?为什么这么贵?
顾正武:
这鱼少,鱼如果说不贵的话,那我们就没法搞了,就是现在这么贵的时候我们打也亏本。
解说:
顾正武这条船是130多吨的现代捕鱼船,一天下来柴油就得半吨,加上九个船员和渔具,费用得六千块。顾正武说,如果一个渔季下来不弄个百十来斤就得赔本。而今年被很多专业人士称为17年来收成最差,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濒危物种。
顾若波(中国水产科研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现在主要是因为历年来过度的捕捞,还有是水质的变化,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一个航道的运输增加,这是引起长江刀鱼资源下降一个主要的原因。
解说:
截至目前,虽说长江刀鱼的总体渔获量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眼中,下降早已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这种下降不是什么直线下跌,而是呈几何基数下降,这证明我们对刀鲚资源的利用已至极限。
据江阴市志记载,江阴长江刀鱼年捕获量1956年最高,达174吨,至1987年也有106吨;2002年后,年产量则不足百吨,去年江阴刀鱼的捕获量不足0.5吨,仅为高产期的0.28%。而一份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
当年刀鱼吸引大家的舌头,如今刀鱼吸引大家的眼球,这样一句无奈的总结也是长江三鲜的共同命运。
刀鱼、鲥鱼、河豚,这是古时候就得到世人称赞的长江三鲜。如今,刀鱼以天价面市,而鲥鱼和河豚则更多地出现在旧闻之中。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长江鲥鱼和河豚的产量都达到了上百吨,但是从80年代后却逐年下降,自1996年开始,长江鲥鱼和河豚就几乎销声匿迹。
主持人:
从吸引舌头变成了吸引眼球,从历史上来看其实刀鱼一点都不稀罕。我看了一下历史资料,历史上刀鱼曾经占到了长江鱼类捕捞量的35%到50%,也就是说从长江里捞上来的鱼当中1/3甚至于1/2其实都是刀鱼,在江苏段这个比例更高,达到了70%,一点都不稀罕,可是现在刀鱼却成了稀罕物。
这里必须要指出一点的是,刀鱼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少了的。回顾一下过去40年刀鱼产量的变化,1973年刀鱼产量是3750吨,到了1983年就变成了370吨,到了2002年不足百吨,而到了现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半天才能够捞上两条刀鱼,今年是17年以来收成最差的一年。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接下来连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先生,施主任您好。
施炜纲:
您好。
主持人:
现在刀鱼产量逐年下滑的态势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施炜纲:
以几何基数在下降,尤其今年普遍反映了这个产量极低,渔民基本上捕不到刀鱼。
主持人:
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刀鱼会不会就彻底没了,就消亡了?
施炜纲:
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因为根据70年代到80年代,80年代到现在,每隔十年基本上下降的速率都是以减半下降的,也就是说每隔十年这个产量就得下降一半。所以目前不到百吨的状况,估计再有十年或者十年之内,长江刀鱼跟长江鲥鱼一样,在长江里面肯定是见不到了,也许十年以后我们只能到博物馆去看它了。
主持人:
更加谈不上尝鲜了?
施炜纲:
那是。
主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是过度捕捞还是长江水污染引起的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施炜纲:
数量的逐年下滑,当然原因无非一个是水环境质量问题,另外也加上一些非科学的捕捞,这两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但是如果真要分主次,我感觉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对它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现在的捕捞产量跟历史上的捕捞产量比,只是一个零头都不到,可是因为刀鱼很有特点,它是一种洄游性的鱼类。它每年从东海进入长江口,从长江口开始就往上洄游,去寻找它的产卵场,要经过上海市河口区,然后要经过江苏省的整个长江江段,还要经过安徽省的大部分长江江段,基本上要洄游到安徽省安庆市以上一直到鄱阳湖湖口那一段,基本上就是它的产卵区。当然历史上它可以跑得更远,历史上曾经可以跑到洞庭湖去产卵,现在洄游距离越来越短,事实上正因为它是洄游的,在整个洄游全程中间,如果说长江沿线哪怕有一公里或者两公里这么很短的一块水域中间,一旦出现水质状况不好或者水域污染事件,刀鲚洄游就过不了这个水域,使得整个洄游活动终止。洄游活动终止以后紧接着的连锁反应就是当年的鱼苗产量会大量下降,也就是鱼苗的产量几乎没有。所以说刀鱼的洄游环境问题很重要,要保持整个洄游全程水质都能够达到我们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它能通畅地到达产卵场,这样刀鱼鱼苗的产量就有可能保证在一定的数量之上。所以说环境问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现在整个长江总体水质现在还没有导致让长江刀鱼绝迹,但是不排除还是有这个可能。
主持人:
施主任,我们待会儿还要继续连线。我现在先要带大家看一个片子,因为确实正如您所说的,对于刀鱼来说,环境污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除了环境污染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渔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我们也通过一个短片再来了解一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