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模拟医院:一切都是真的,除了病人!

phoebe| 2012-03-22 15:41:57
阅读()
副标题 
  培养“一个医生的怜悯心”
  
  与这些相比,校方最希望通过模拟医院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医学人文素质。韩霏说,要从最小的地方开始,培养“一个医生的怜悯心”。
  
  “我们训练他们成为有活力的、可以说话的医生——我们长久以来的教育不再注重这个问题。”
  
  因此,他们要求学生必须跟模拟病人说话。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录像系统和单面透光玻璃。老师躲在后面,察看学生的一举一动。
  
  他们发现,有的学生会误碰到污染物,在这个时候为了防止造成病人感染,理应立即更换手套,但有没有接触污染物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时候,怎么做就取决于他的良心。“庸医杀人不用刀”,韩霏说。事后,他们会播放这些录像,让学生自己找错。
  
  在传授医患沟通本领的时候,模拟医院请来那些和病人打过交道甚至“打过架”的医生来讲。
  
  有时,请来的病人及其家属会故意做出挑衅的举动。在门诊、病房查房过程中,或者在抢救病人的手术当中,会设定家属突然闯入,也许哀求,也可能想要打架,或者想给医生塞一个“红包”。
  
  令医生们头疼不已的“医闹”也会在这里再现,其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在医患沟通中“别让患者逮到漏洞”,避免法律纠纷。
  
  “无论对于百年以上的西医教育,还是对于千年以上的中医教育来说,医患沟通和医学人文素质比以往都要重要。”韩霏说。
  
  就像任何一家一流的医院那样,模拟医院的走廊里闻不到传统的来苏水的味道。当然,这里也没有其他药品的气味。注射的药物多用生理盐水代替,这样即使学生误伤自己,也不会有大碍。
  
  而那些从“病人”身上抽取的脊髓液、胆汁、血液等,都是老师们用各种办法调制的,有时外观逼真到连他们本人都诧异“怎么会那么真”。
  
  如果需要讲授有关烧伤的处理,老师除了为橡胶人设置各种内在的生命体征,还要将他们化妆成烟熏火燎的模样,使伤口淌出用血粉调制的血液,“让学生看到他在流血,真是血淋淋的”。
  
  说起尿液,韩霏指着记者手中的一瓶绿茶,哈哈大笑:“尿液如果是白的,多没劲呐。搁瓶绿茶吧!”
  
  然而不管怎样努力,模拟医院最大的不足,仍在于“还不真实”。在这里,医学生热情地招呼病人,却只能见到冷脸。橡胶人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发出抽泣声,却没办法表现出愤怒、疼痛或者高兴的表情。真人打针时,血管会“跑”,可橡胶人不会。真人用药后的微妙变化,医生自然也没法体会。
  
  模拟医院里永远都不会有真的病人,但它的举办者希望,这里能够产生真的医生。从入学到毕业,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的学生,大约要有500个小时在模拟医院里度过。在他们离开之前,韩霏照例会给他们打一支“预防针”:在真实的医院里,医生未必能做到不穿露脚趾的鞋——可是,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你就得照模拟医院里那样去做。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