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模型亮相珠海航展
萤火一号虽然很小,探测器设计的技术含量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一点都不小。探测器将探测火星弓激波和磁场,研究磁层形状和结构、个空间区域等离子体特性与分布,电离层密度剖面,正午和子夜电离层区域特性和背阳面电离层产生机制。研究火星离子逃逸物理过程、输送机制,火星表面水分子逃逸途径和机制,以及对空间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的影响等。研究太阳风和弱内禀磁场空间环境相互作用及比较行星学,完善对地球的空间物理认识。萤火一号还将和福布斯进行首次国际火星电离层掩星探测,萤火一号与福布斯连接直线穿越火星电离层的时候,萤火一号接收福布斯信标信号,测量信号幅值和载波相位。地面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总电子含量。
因为中国没有行星际深空探测经验,借此良机,展开各种科学探测与试验,如对无线电传输展开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星-地和星-星链路之间高频无线电载波信号变化,对探测器精密定轨、精密测量引力变化,研究引力天体质量和万有引力场数,反演引力天体重力场,研究天体动力学特性。通过掩星探测研究太阳风物理特,利用地频和微波雷达探测行星内部结构和电离层特性等研究。这些研究只需要共享探测器与测控资源即可,尤其是引力波探测,只有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开展过,这个研究尝试验证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继萤火一号以后,我国还将择机开展其他的火星探测项目,目前正在对火星探测展开全面的研究,以便提出具体的探测计划。欧阳自远在10月21日举行的空间技术论坛提出了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分成四大目标。
第一类目标是火星地形地貌研究,包括火星全球光学成像,争取分辨率10米。进行地形测绘,重点地区详查,为登陆做准备。研究地表变化和主要地质营力,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
第二类目标是矿物岩石分布调查和资源分析。进行大尺度矿物分布调查,岩石分布调查,沉积岩分布调查,矿物鉴别和区域调查。
第三类目标是水调查。包括火星表面水体、水冰和大气水分子探测,大气水分子分布及变化,可能有水区高精度成像调查等。
第四类目标是火星物理和大气层探测。研究火星大气层结构、化学成分和水含量,研究火星天气系统,测量大气与地表温度,测量火星磁场、重力场、电离层等。
资料链接:人类探测火星简史
1962年 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火星,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5年 美水手4号探测器飞越火星,从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
1971年 前苏联火星2号在火星着陆。
1972年 美水手9号沿火星轨道飞行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
1974年 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6年 海盗1号和2号在火星着陆。
1989年 福波斯1、2号飞往火星途中失踪。
1993年 火星观察者抵火星轨道前失踪。
1996年 俄“火星-96”发射失败。
1997年 火星环球勘探者进入火星轨道。
1997年 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
1998年 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8年7月 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但以失败告终。
1999年 美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1年4月 美国发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 2003年 欧洲发射“火星快车”2009年俄罗斯探测“火卫一”。
2003年6月 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升空。次年1月“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2008年 美国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后失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