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设医管局解决治病难和贵

lyl| 2011-08-19 16:46:21
阅读()
副标题


将来公立医院改革安排,成都市与鞍山市的规划相似,纳入改革的公立医院分三种走向,一部分公立医院会保留,以实现平抑物价和为特殊群体提供特别服务,有的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国有资本参股、控股或彻底退出形式进行改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北京市下一步将继续放宽民营机构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尤其欢迎大的医疗集团举办医疗机构。毛羽说:“我当院长时曾经想,现在公立医院的服务定价这么低,没法动。如果像台湾长庚这样的医院进来,他把待遇提起来,形成竞争,公立医院要留住人才就可以要求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凭什么怕他进来?”

 

 



有论者称,当下,设“医管局”管公立医院是一种必要而迫切的举措。这些年来,在公立医院运营上,为什么很多医院经济收入年年攀新高,但却依然长年背负巨债,社会评价也并不高?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比如,医院是赚了钱了,但成本如何?是通过什么方式?赚的钱最后花到哪去了?经常都是笔糊涂账。“医管局”正应时而来,因为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管公立医院,对之进行绩效考核。官方明确表示,将会推出新的医院管理考核标准体系。这些内容的改革无疑是切中时弊,值得期待的。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医管局”的出现能否管得好公立医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管得动。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医管局的权力是否独立?


有位专家说,一个县医院要求扩建,政府给它投入2000万,但它却盖了个8000万的大楼,负债6000多万,可见政府责任不到位的时候,医院可以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转嫁自己的风险。政府在医院的重大决策、资产监管方面是应该参与决策的,但目前是处于放任状态,院长权力缺乏制约,这一轮公立医院的改革也试图重新调整权力的分配,把该给医院院长的权力还给他,方向性、重大决策则由政府介入,“抓大放小”,随着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医管局等监管环节的完善,让扭曲的权力体系“归位”。

  
有医改专业人士表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有两件事最棘手,一是院长的权责义务不清楚;二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和资金来源不明确。目前,多数医院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保险购买服务、病人付费这三大部分。从试点方案来看,政府投入将占很大比例,但前两者如何有机配合、是何关系、如何推进是重点,将来对医院的行为和经济利益影响也较大。总之,病人自费的比例会越来越低。“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没有绩效考核,资金并未有效发挥作用,等于是白给了医院一笔钱,就看院长是否有能力用好它。”该人士表示,为落实政府投入的执行情况,应对医院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


微微小编认为,如此设立医管局,不管权力如何分割,只不过在权贵利益集团中增加一些官僚:医管局管得住各院长,就是一个“大院长”,是个肥缺;管不住各院长,是个闲职。要凭此解决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又是对老百姓一大忽悠!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