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安全误区多 严重可致死亡

程程| 2015-06-15 17:56:00
阅读()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15日开幕,期间(6月15日-7月2日),将启动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目前,专家根据竞赛测试运行的情况,从8784份答题中,发现了8个较具代表性的夏季食品安全误区和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易中招

 

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如果吃了过夜的饭菜或是不新鲜的海鲜,很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休克等症状。这是因为湿热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的滋生,致病菌一旦污染食品,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迅速繁殖至可致病的数量,一定不可小看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它们释放出来的毒素即使经高温处理也不会被破坏,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

 

专家强调,全球食品安全的最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据统计,2014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食物中毒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5%和67.7%。

 

专家提示,在平时做饭时,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熟食分开储存,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和砧板以及盛放的器皿也要分开。此外,食物一定要彻底煮熟,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超过2小时,不食用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即使在冰箱里也不要存放过久,再次食用之前要彻底加热。

 

二、误食野生蘑菇,严重可致死亡

 

蘑菇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等营养物质,不但具有独特的鲜味,而且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含有的酪氨酸酶还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很多人认为野生的食物营养更丰富,但野生的蘑菇很多都有剧毒,一定要慎食。

 

民间流传很多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比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有毒蘑菇虫蚁不食,与银器、大蒜、大米等同煮有变色反应等等,这些方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轻信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2014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77人),占食物中毒事件死亡总人数的70.0%。专家指出: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辨别的方法经证实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