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对对碰:“网络问诊”只能医疗机构办?

程程| 2015-04-22 10:38:00
阅读()

 

◆正方 规范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医生的保护

 

处于安全考虑,支持卫计委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许多网友认为,虽然说互联网诊断很方便,足不出户就看病,但我觉得看病还是到正规医院放心。正规医院还会出现误诊呢,别说在网上看病了。对着电脑,他说他是专家,我怎么知道啊。还是禁了比较好,这样更安全些。对患者负责,对网上坐诊的真医生也是保护。目前互联网诊疗技术不够成熟,且缺少法律监管,应该等各方面都完善后再发展。

 

有网友指出,卫计委只是要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规范,而非叫停。新浪网友@若水难力挺卫计委,说:“卫计委没说全面禁止啊。大家都看清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这句话。这对患者和正规平台都是善意的保护。只有一个规范的市场才能让患者放心,才能让正规平台越做越大。”

 

当然,对“网络问诊”安全问题的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须要亲自诊察和调查,没有经过医师的亲自诊察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网络问诊”属于“隔空诊断”,仅凭“问”,不辅助必要的触诊和技术检查无法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再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样的药也不一定能治同样的病。病情的复杂性和判断的单一性无疑增加了误诊的几率。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因“网络问诊”而误诊,导致延误病情而一发不可收拾的案例。

 

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使得网上医生的资质和临床经验无从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网络问诊”的不正之风,在利益的驱使下,网上黑医生和黑诊所充斥其中,许多不具备资质的“医生”,也“有模有样”地在线上开咨询、回答病人提问,并作出草率的诊断,引导咨询者去他们医院就诊、买药和仪器等。

 

◆点评 “网络问诊”应规范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呼吸的空气一样,人们已经无法摆脱网络和科技的影响。不可否认,在快节奏的今天,巨大的生存压力,有时候去医院体检就诊已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而商业化的“网络问诊”的方便快捷正好可以填补这部分的空缺。对医院就诊现状的失望,也使得部分患者转投“网络问诊。

 

“网上看病”并不是不具有可行性,如果好好加以规范,是能够有效地推进医药分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师多点执业等医改新政策成功落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

 

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今天,“网络问诊”的出路不在于“堵”而在于“疏”。有关部门应该梳理脉络对商业网站的“网络问诊”进行科学引导,明晰责任,并出台相关细则对“网络问诊”进行具体详细地规范,使得“网络问诊”成为分担医院就诊压力的“好帮手”。

 

相关新闻阅读:“网络问诊”应慎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