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乳制品如买毒药 国产乳制品隐患何时了?
企业生产许可门槛大大提高
VCR:2010年发布的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与2006年版相比有哪些新的提高和要求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动物源食品监管处的马福祥处长。
马福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乳制品生产条例》,我们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也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的要求,对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许可标准,也就是从整体上来提高对整体乳制品生产的要求。
重新审核工作队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的门槛大大提高,涉及厂房、生产检测设备等硬件和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重新审核之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依法撤销或者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布名单。通过审核的企业,加大了对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等方面监督。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复杂及艰巨的工作,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的清理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通过审核的企业还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接受来自不同部门或消费者的考验。
马福祥:2011年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工作,全国1176家企业中有701家通过重新审核,条件差、质量保证能力差的企业被淘汰,淘汰率达到40.4%。
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新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推行良好生产食品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大了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更新了生产和检验设备,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增配升级生产检验设备12000余台,共计划投入资金44.9亿元,经过乳制品生产许可条件重新审核,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目前我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验能力以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
高潮东:请陈博士讲讲提高准入门槛之后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陈历俊:首先,对于小的加工企业,例如乾安有个小的加工奶粉车间,因为产能不够,我们自己把它关掉了。第二,我们对整个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为了达到30万级,我们对所有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二次更衣,也就是进车间以后,先换工作服,进去以后再换一次工作服,工作服只能使用一个班次。第三,形式检验指标变成批次检验指标,加大检测仪器设备上面的投入,这样的门槛不但提高企业规模,而且把缺乏资金、信用等方面能力的企业排除在外。
高潮东:实际上这样的制度是对大企业的保护,对消费者得负责。但是会不会有人会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对小企业不扶植?
陈历俊:其实制度对每个企业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不是对大企业标准就松一点,对小企业标准就严一点,不是这样。只要企业符合条件就可以。
王志安:我觉得不是标准越高越好,因为国家所说的标准是一个行业最低标准,在最低标准之上企业还可以分出更细的标准,就像液袋奶里既有巴氏奶又有高温奶,巴氏奶成分多一点,相对贵一点,你可以选择买巴氏奶。如果把这个市场准入门槛定的太高,会导致在这个门槛之下还会有一些企业生存,只不过你不知道,但是它却脱离监管,这是很大的弊端。所以标准只是满足基本的安全标准就足够。
高潮东:老百姓对奶里面的蛋白质要求特别高,所以导致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蛋白而造假。
宋昆冈:我们从1985年开始定的生鲜乳的收购标准,蛋白质要求是2.95。但是原料奶的质量之间差别比较大。我们现在有规模的牧场,原料奶的质量非常好,蛋白质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有的牧场是达不到,国家为了能把这些蛋白质含量稍微低一点的原料奶也利用起来,2010年4月新颁布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把蛋白质含量定在2.8。实际上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基本高于国家标准。所以我们市场上销售的纯奶,很多蛋白质含量在3以上,有的达到3.2。
高潮东:国家法规已经很完善,为什么现在很多老百姓,宁愿花更高价钱买进口奶粉,而不喝便宜的中国奶粉,那您觉得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陈历俊:主要是三聚氰氨事件导致了大家对国产奶的质疑,在事件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