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小学化”孩子长大可能更易犯罪

程程| 2015-06-12 16:03:00
阅读()

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禁止幼儿园阶段上英语、拼音课,教孩子20以上的数学运算,但是自作聪明的家长有应对之策:转学!

 

现在幼儿园、学前班的老师们面临很大的压力,被要求教孩子们正式上小学后才需要掌握的学术技能,而且还要定期测验。这些压力往往来自家长,他们以为这样的“小学化”早教令孩子获得优势,然而后果是孩子的童年过得很不开心。

 

多个研究发现,幼儿在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语文、数学等学术性学习可产生远期的不良效应——日后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和情绪的发展受影响,成年后还容易违法犯罪!精神心理专家建议,孩子在学前期应该多玩耍做游戏,能学会探索世界及如何与人相处,建议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但亲子同乐时要避免过分迁就孩子。

 

长期研究:玩耍早教全面优于学习早教

 

在学前期,让孩子学习还是玩耍?大量研究比较了两种模式后发现,以识字、算术等学术训练为导向的早教也许能提升相应的测验成绩,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仅维持1~3年就消失了。更糟糕的是,这类早教还有不良的远期效果,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情绪发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对比研究了50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与50个以学习为主的幼儿园,发现以学习为主的孩子到了上小学四年级时,各方面都显著地差于玩耍的孩子,包括语文、数学成绩以及人际交往、情绪方面的能力。当时联邦德国的政策倾向于让幼儿园转成学习模式,而该研究一举逆转了这种趋势,让幼儿园重新回到玩耍模式。

 

美国的早教研究亦得出类似结果。密歇根州的科学家追踪一批孩子直到15岁和23岁,对比发现学习与玩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差不多,但人际交往和情绪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在15岁时,学习的孩子不良行为明显增加,到23岁时更甚,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违法犯罪的比例却较高,多达39%的人有严重的犯罪记录,19%涉及用危险武器攻击,但结婚的比例却较低;玩耍的孩子则好得多,危险武器攻击的案例一个也没有。

 

不同导向的早教模式,何以产生如此长久的效果?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彼得·格雷博士解释说,可能是最初的上学体验影响了日后的行为。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筹划自己的活动,学会和别人一起玩,学会求同存异,就可能发展出负责任、亲社会的行为模式并持续一辈子;如果孩子从小就看重学习成绩,以后的人生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凡事都要争第一,容易与别人发生摩擦,生活穷困的孩子容易滋生犯罪——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择手段。

 

在近日的一个义诊活动上,医院物质情感障碍科情感3区主任李婷表示,过去的观点认为超前教育让孩子的大脑神经网络更密集,但现在的观点认为这是不对的,早教只注重逻辑思维,而忽略形象思维等方面。医院病区主任陆小兵博士称,人类在成年之前大脑一直在发育,故不同年龄层次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有些超出年龄层次的早教是不合理的,早教的原则应该是快乐成长。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寓教于乐 早教 孩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