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登革热“蚊蚊相治” 50万只益蚊驱毒蚊

程程| 2015-05-29 15:16:00
阅读()

 

最近,广州出现登革热患者个案。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有望解决广州登革热传播问题。记者昨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奚志勇教授团队研究出通过投放“益蚊”以蚊治蚊,使蚊子“绝后”的办法,从而控制蚊子数量。3月份,团队已在南沙沙仔岛投放第一批50万只改良版雄蚊,灭蚊效果引发各方关注。

 

“以蚊治蚊”让蚊子“绝后”

 

登革热是广东常见、多发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也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登革热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可以应用。白纹伊蚊是广州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山大学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研究出运用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来控制和阻断登革病毒通过蚊媒传播的新技术,去年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从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体内,建立了稳定的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蚊株。

 

奚志勇的研究表明,可通过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益蚊”以蚊治蚊。因为这种细菌对于携带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能起到类似疫苗的作用,有效地降低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进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奚志勇介绍,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能遗传给蚊子的后代,但不会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一旦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细菌,即使雌蚊未感染,交配后雌蚊也不会产卵。而染菌的雌蚊交配后仍可产卵,并能把沃尔巴克氏体细菌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种趋势会使染菌的蚊子越来越多,从而抑制登革热传播。

 

南沙沙仔岛是首批试验地

 

记者获悉,今年3月,奚志勇带领的团队在广州南沙沙仔岛进行试验,投放第一批50万只改良版雄蚊。之所以选择南沙沙仔岛,是因为该地区相对偏远,受外界影响较小,更有利于验证试验效果。

 

据介绍,试验过程需要当地居民理解和配合,因为需要通过释放五倍于当地原有数量的雄蚊来降低区域内蚊虫的数量,“到时候区域内居民可能会感觉到蚊子突然多了,但大家可以放心,‘种群压制’阶段释放的雄蚊是不咬人的。”奚志勇教授曾表示。科研团队还会走进社区,回答居民的所有疑问,“大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即可,不需要有任何变化”。

 

记者获悉,研究团队释放的蚊虫可称之为“益蚊”,与杀虫剂相比,“以蚊治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乎为零,因为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的昆虫,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相对于杀虫剂,“以蚊治蚊”可谓一劳永逸,一个区域内的雌蚊一旦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沃尔巴克氏体就会稳定地驻留在蚊子体内。

 

相关新闻阅读:广东登革热较去年增1.7倍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