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行动”:雾霾攻坚战打响
蓝之难:还有哪些纠结与胶着?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与之相伴,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高度浓缩”,短时间内污染物压缩、复合交织。中国13亿人口对环境也存在客观压力。
但防治雾霾这一关必须过,还要尽早过。
“呼吸”与“饭碗”,二者成为无法回避的纠结与胶着。
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对于习惯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地区和行业,是难上加难。一声关停背后,也许就是成百上千人的生计问题。
位于河北省中西部隶属于石家庄市的鹿泉、平山县,半个世纪“靠山吃山”使得当地水泥业在全国久负盛名,高度发达的水泥产业一度让鹿泉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百强县。
水泥产业带来了显著规模的GDP,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石家庄曾连续几年稳坐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头把交椅”。
削减水泥产能让当地人纠结。在鹿泉市宋家峪民营水泥厂,水泥粉磨系统和料仓已经全被炸毁,半截砖头零散一地,地面上沉积着厚厚的泥灰。“为了蓝天白云,我们只能忍痛炸掉水泥厂,砸掉饭碗重新来过。”水泥厂负责人齐法廷说。
一面是经济发展的冲动,一面是环境保护的压力,要“带污的税”还是要“洁净的空气”?
河北2014年预计生产总值29000亿元,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初步测算,钢铁、水泥、玻璃……河北一系列“硬指标”压减任务,将影响1800亿元产值,涉及上百万人就业问题。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二者之间不是敌对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应该纠正“治理环境就会导致经济颓废”的偏见,治理环境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创造出“绿色GDP”,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两者之间完全可以是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的共生关系。
治霾难,还难在“最后一公里”。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说:“环保压力需要传导。现在市长有压力、有积极性,但乡长、村长基本没有。”
2014年11月,环保部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约谈河南安阳市市长,3个月后,华北督查中心“点穴式”突击暗查,杀了安阳“回马枪”。环保部通报,安阳整改不全面、不彻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