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突击黑盒饭生产点 现场脏乱差让人惊呆
紫荆山路与东大街交叉口附近的这家盒饭生产点里,卫生条件很差
治理“黑盒饭”他们怎么看
业内人士:引导比零容忍更实际
河南省一名从事简餐行业研究的人士分析,政府的应对措施不能停留于“市民举报、记者曝光、专项整治”上,从准入门槛、生产制作到流通环节,要制定系统性、规范性的度量标准。
“对盒饭市场,监管部门更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他认为,单纯取缔无法长久根治,而引导市场力量进行淘汰,鼓励正规外卖、品牌外卖,挤压“黑盒饭”的生存空间,“总之,引导比零容忍更实际。”
集体配餐单位:市场尽快发挥净化作用
市场上“黑盒饭”猖獗,也困扰着正规的集体配餐单位。“期待市民擦亮眼睛,市场尽快净化。”郑州市工蜂简餐有限公司总经理靳山说。去年7月,经过4个月的审批,工蜂简餐终于证件齐全,开始送餐了。
在靳山办公室里,悬挂着“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类别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只有有这个证,才具备集体送餐资格。”他说。
按照集体用餐配送制度规定,集体配餐单位3公里内不能有任何污染源,对设备及场地、分装车厢都有严格要求。而目前市场上,一些流动“黑盒饭”摊位投入低,造成该行业混乱无序。“对这一行业,我还是保持乐观。”靳山说,政府加大监管后,市场总会净化。
一个样本:将生产环节外包
还有些外卖商家选择了新的运营模式,与证件齐全的制作商签订供应协议,将要求严格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如即将参展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商报承办的首届中原创业大会的“TheOne”外卖项目,由几名大学毕业生创立,该公司一天只做一道菜,把菜品的制作外包给了餐饮资质齐全的河南颐膳达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而他们自己专注于配送和市场开拓。这种新模式为“难做的盒饭”开辟出一条好路。
记者手记
报道“黑盒饭”我们该挨骂吗?
从1月4日起,《河南商报》开始持续关注郑州的盒饭市场,在经过11天的调查暗访后发现:大量盒饭生产点未办理任何证件。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郑州市每天消耗约50万份盒饭,其中80%的盒饭来自黑窝点或小作坊,“黑盒饭”猖獗。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报道发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针对《河南商报》“黑盒饭”的报道,上百位读者打进河南商报热线“点赞”,但也有少数人“骂娘”。
1月5日,有一位自称大学生的读者打电话给我:“为何要对外来务工者‘赶尽杀绝’,我吃了几年盒饭也没见出事!”近半小时的电话指责,他数次“问候”了我的长辈。
还有一位读者,发短信质问,“你们想过那些辛辛苦苦从农村来的人吗?他们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挣钱养家的事。”在他看来,《河南商报》的报道,“把他们的活路堵死了。”
面对他们的“审判”,我不知该如何应对。
从前期调查到稿件刊登,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同事走访的“黑盒饭”加工窝点及流动摊位不下20家,涂料桶装米饭、蔬菜放地上,几平方米的操作间环境极差,工作人员随地吐痰、边吃边干活……
眼前的“残酷”告诉我,只有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才能防止“病从口入”,才能维护更多人的利益。
事实上,在采访过程中,我也看到“黑盒饭”摊主的辛苦,可是,“法理”怎能让位于“人情”?亲爱的读者,请你们评评理:我们真的该挨骂吗?
相关新闻推荐:“线上餐馆”实为黑作坊 专供周边写字楼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