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致广西一村庄骨痛者不断 体检报告封存9年
2014年11月,广西大新县,铅锌矿选矿场附近,三合村村民黄纯普展示他变形的手。
2005年,广西大新铅锌矿环境污染事件被披露,卫生厅组织医疗部门对该屯村民体检。然而9年过去,土壤修复和驱镉治疗陷入停滞,其时的体检结果也秘而不宣,村民在被采空的地面危房中贫病交困,骨痛者坚持自己是污染受害者,他们手持自费体检的镉超标报告频频上访。
74岁的黄纯普枯坐在屯边,每逢刮风下雨,他的手关节便疼痛难忍,他双手食指、中指的第一关节已经变形,扭向拇指折成一个锐角。
桂西南的喀斯特地貌是观光客的乐园,但对广西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常屯(也称长屯)的人们来说,它们只是贫瘠得连桉树都扎不下根的石头山。
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营中型铅锌矿曾为这个中越边境的小村带来繁华,但50年后随着矿藏耗尽,留守村屯的人不断被发现骨痛者。2001年铅锌矿破产前夕,村民与矿上的一纸诉讼揭开深埋土壤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排污渠的废水漫灌耕地,令稻谷含镉超标11.3倍。
2005年,大新铅锌矿环境污染事件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组织专家对污染源及当地水、土、农作物全面调查,卫生厅组织医疗部门对该屯村民体检。
当年组织体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称村民手持的自费体检的镉超标报告并不科学,但截至发稿,该院院方以未能联系上负责人,和“体检信息可能不宜公开”为由来回复澎湃新闻调取体检结果的采访要求。
11月19日,常屯村民吴仕民、黄贵强两人向广西卫生计生委寄出了体检信息的公开申请。
耕地镉超标近30倍
从南宁西行143公里,到大新县城,再折往东北向,省道换县道21.7公里,长屯铅锌矿区就在群山环绕中。
公开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广西437地质队在常屯发现铅锌矿,累积探明铅锌储量近27万吨,属中型矿床。1954年,大新铅锌矿建矿。最初系原冶金部所属国营企业,后下放广西冶金厅直管。
2014年11月16日,广西大新县,从大新铅锌矿退休的吴正杨和妻子黄秋英仍住在矿区家属楼,大多数的矿工都搬离了矿区。
而今繁华如泡影,面对空旷颓败的操场、被炸平成废墟的影院,矿工的妻子,52岁的黄秋英常感时空错乱:当年人群熙熙攘攘,10里外的五山乡村民常在晚饭后打着手电来看《白毛女》电影,免费门票是矿工才有的特权,试图逃票的村民刚爬上窗台就被门卫揪下来。
常屯位于铅锌矿区东南面和下游地带,分为4个集中居住区块,其中最近的第4生产小组距选矿车间仅百余米,两者隔耕地相望。
镉赋存于铅锌矿中,但大新铅锌矿开采时只回收铅锌两种金属,其余共生金属弃置于尾矿,这使得尾矿中镉的含有量远高于它在矿石中的品位。
矿区生产区共有3条排污沟,其中一条是从选矿车间引出、专门排放含毒污水的封闭式暗沟,该沟污水直接排入矿区的尾砂库,在尾砂库右侧有一条明沟用来排放库中溢出污水,因库岸周边岩石溶蚀严重,库水大范围多方向侧漏。另有一条排污沟则引入村民灌溉农田所用的“那茗水渠”。
被污水裹挟而来的重金属在农田里沉默地蓄积,直至“魔性”发作。
65岁的吴仕民记得,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村民就发现水稻的收成不好,“长到一截就枯死了。”但在工业“大干快上”的时期,村民的抗争多是以矿里少数的赔偿告终。
当矿产濒临枯竭、效益下滑时,一切变得力不从心。矛盾终于在1990年代一次大范围的水稻绝收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