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阴谋论”引嘘声 问题不断何以自清?
对于网络民意,双汇并不以为然,并称之为“双汇承担不起的社会之重”。“这是社会问题。”刘金涛解释说:“现在多少社会矛盾啊,分配不公啊、腐败啊,网民需要一个出口。而这个时候一旦有事情出现,就会成为网民的发泄口。”
双汇表示,两起蛆虫事件对双汇的销售没有造成影响,“双汇是龙头企业,每天销售2亿根,投诉率只占亿分之几,与其他品牌相比比率很小。”
调查显示8成消费者拒购双汇 “后瘦肉精时代”很混乱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双汇“蛆虫门”事件发生后,在一项有3554位网民参与,问及“你是否还会购买双汇产品”的调查显示,有1635位网民表示,从瘦肉精事件后就不再消费了,占比46%;1214位网民表示,从“蛆虫门”事件后不再消费,占比34%;而有705位网友表示无所谓。
实际上,双汇并不是第一次“成群”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在瘦肉精事件后,双汇的第一个“质量问题群”出现在去年:2011年8月24日,一名北京消费者在食用双汇王中王香肠后引发急性肠炎(《京华时报》);同年9月6日,山东电视台也报道了有消费者在双汇王中王中吃出肠衣;同年10月26日,《齐鲁晚报》报道一名山东消费者在食用双汇福享来鸡肉肠时吃出带毛猪肉皮;《厦门日报》在2011年11月21日也曝出有厦门消费者购买到了在保质期内却已腐烂变质的双汇王中王香肠……资料显示,去年8月到11月的4个月间,有至少几十条质疑双汇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问题产品涉及双汇王中王香肠、Q趣香肠、润口香甜玉米风味香肠、火腿、福享来鸡肉肠、香脆肠等至少7个品种,问题产品涉及地区有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海南、安徽等至少10个地区。
专家解读质量门:多环节可致 香肠生蛆虫
蛆虫从何而来,目前尚未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双汇此前表示,可能是由于火腿肠在流通或储存环节破袋后受污染所致。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11年双汇火腿肠被曝生蛆虫、霉斑事件时,双汇也是以同样的“产品出厂时合格,怀疑运输环节破袋受污染”而否认问题出在生产环节。
记者就此连线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他表示香肠生蛆的原因不仅出现在运输环节,多个环节都可致生蛆虫,应全面考虑。董金狮表示以下四个环节均可能引起香肠生蛆。
1.原料:有些不法企业将过期香肠回收,加工后做成新的香肠。循环肉是可能成为蛆虫香肠的重要原因,在回收和重新加工时受到污染而形成死蛆虫,包装在新的香肠里;
2.生产:蛆虫是蝇类的幼虫,如生产环节环境管理不当则易受到蝇虫的污染,如加工温度不够蛆虫则有可能存活;
3.包装物:包装物受到污染也是可能引起香肠生蛆的一个原因,香肠包装的薄膜如果事先被污染再包装到食品上时将会污染食品。
4.运输:在运输环节中,产品包装可能被挤压破裂,造成食物与外界接触。或在储存过程中被虫类或老鼠咬开包装,造成污染。
董金狮秘书长表示,消费者张先生“打开香肠一天内长出蛆”则有可能在于生产环节温度不达标或在运输过程中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