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整成雷锋脸 “宁愿做一个高调的好人”
不懂专业也引争议
本报:你似乎很容易陷入到争议中,也导致了很多人认为你善于炒作,去年有一位绝症患者捐赠遗体遭“争抢”的事,也出现类似的声音?
张艺冬:你说的是许宝吧,他在前年7月被诊断患有肝门部胆管癌,后来到合肥肿瘤医院寻求治疗,没钱住不了院就在医院附近举牌找我帮助。
眼瞅着病情无法治愈,许宝产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我就联系了合肥爱尔眼科医院,对方表示愿意接受。后来许宝又说愿捐献遗体,我就查到了安徽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下属的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可以接受遗体捐赠,他们也同意了。
本报:当时把两家单位约在一起见面,还叫了媒体?
张艺冬:我觉得这是个好人好事正能量,你看他在人生最后最痛苦的时候他都没得到过爱,居然还愿意把这份爱留给这个世界,觉得这应该传播,就把他们都约来一起见证。
本报: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争抢”呢?
张艺冬:红会先来的,爱尔后来的。红会来了就放表签字,我就给拦住了,我说不能签,办事得讲究程序先来后到,人家马上就到了,人家来了表你拿走了,人家一会儿怎么办呢,人来不得说我忽悠人的嘛。他说不用,就签吧,非常着急要把这个表签了。
许宝说我得听张大哥的,咱就等等人家,一会儿再签吧,话还没说完爱尔就到了。他(红会)一把就把人家手里的表抢过来了,你是哪儿的,你拿的这是什么表,你是干什么的,他就搁里头跟审犯人一样。
本报:然后呢?
张艺冬:许宝就哭着说不捐遗体了,就捐眼角膜。捐一个也是报张大哥的恩情,他这么讲,你想这多刺我的心,这句话说出来多讽刺啊。这些人只负责填表,谁懂啊。只有我懂这么一个面临死亡的人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本报:现在回想起来,发生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
张艺冬:可能还是因为当时不懂那些吧。
“当今社会高调就比冷漠强!我宁愿做一个高调的好人,也不做一个低调的看客。”
宁做高调的好人
本报:有没有统计过,这么多年,你自己救助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
张艺冬:我救过的人得有几十个吧,说不清了,十年来投入不低于一百万。
本报:一百万不是小数,你做什么工作?
张艺冬:这么多年我自己一直创业。我什么苦都能吃。现在开宾馆,最多时住了十多人,有流浪汉、找工作的贫困大学生和来城里看病的农村人。
本报:收入怎么样?
张艺冬:营业收入也就万八千块钱,价格很低,挣不了多少钱的。
本报:集大钱做个人救助,还是分摊到更多人身上受益,你怎么看?
张艺冬:有一句话,慈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什么人该救,什么人不该救。
一切凌驾于生命之上的都是错误的,救人救命,命最重要,你命都不救,不尊重生命的人谈何公益。
当年我得胯关节骨骨瘤癌症时,十个医生都说一割就死,要是这样想,我还能活到今天吗,所以今天我干的这些事都是延续了救我的人的精神。
本报:你曾因救助了别人而获得不少荣誉,不怕因为这次整容毁了?
张艺冬:不怕,因为我认为正确。别人说我炒作我都不介意,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如果因为炒作能让等待救助的人得到救命,全中国人都炒作,我觉得是好事。(我)用这样的方式没办法呀,一般的人谁能承受得了,我无所谓。
本报:看来你是决定将“高调公益”进行到底了。
张艺冬:这么多年我坚持公益和慈善,你老说我炒,你咋不去炒呢,干好事就炒,不干人就说你无情冷漠麻木。
当今社会高调就比冷漠强!我宁愿做一个高调的好人,也不做一个低调的看客。
本报:未来你的公益有没有一个规划或是计划?
张艺冬:也没有什么规划,我还会一如既往坚定地执行雷锋精神。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觉到这个社会是有爱的,是有温暖的。(来源:京华时报记者李晋)相关新闻请阅读:“韩流”凶猛:初三男孩欲赴韩整成“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