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路痴”皆因大脑位置细胞未充分激活
天生“路痴”是因为大脑中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没有充分激活
为何有人就像拥有大脑GPS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回家,而有人却完全“路痴”,即使看着地图也找不到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或许解答了这个问题,本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现,揭示了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发现天生“路痴”是因为大脑中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没有充分激活。
1971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约翰·奥基夫在实验中发现,老鼠的海马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把老鼠放在某一位置,这些细胞就能被激活。奥基夫把这种神经细胞命名为“位置细胞”,其通过各种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并协同周围其他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绘制“地图”。他得出的结论是:关于环境的记忆以“位置细胞”特定组合的形式存储在海马体中。
后来,一对挪威神经心理学家夫妇在海马体外发现了大脑自带GPS的另一个部分:位于内嗅觉皮层的“网格细胞”。这些细胞同海马体中的位置细胞及头部方向细胞(当头部朝向特定方向时就被激活的细胞)共同协作,建立起空间坐标系,从而实现了定位功能。也就是说,“路痴”大脑中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没有充分激活。
值得庆幸的是,认路功能可通过训练获得。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穿梭于伦敦迷宫般街道中的出租车司机有更发达的海马体。所以,只要出门多留意路线,经常自我训练,多激活这两种细胞,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坐标系,总有一天,没有GPS也不用担心走失在街头。
空间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是导航的主要因素
空间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是人类导航的主要因素,路痴主要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路痴最严重的即使看着地图也找不到路。
空间感强的人,可以通过空间想象和联想,推断道路的走向和合理路径。而路痴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欠缺,很难将自己获得的资讯与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由于长期缺乏对空间的逻辑概念,最终对于空间的直觉也为严重削弱。
不考虑记忆力问题的话,路痴可能缺三个感觉:方向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缺方向感那一点办法都没有;
缺空间感只是很难记忆复杂的路径;
缺距离感就是绕道后无法走反向矢量修正路径。
严重缺距离感的路痴,通常会尽量避免走不同的路,否则就会不停的看太阳不停的计算方位。
对于正常人,空间定位的能力都是有的,空间感的差异主要是上述两个原因造成每个人的开发程度不一样。
结论就是人和人之间是有方向感的差异,这种差异跟空间定位能力有关,但是方向感好的人需要有意识地去定位,还需要重复的熟悉才能体现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