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油盐摄入超标导致了近1/5的慢性病
在7月11日召开的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警告说,我国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全国近1/5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肉类食物消费过多,同时烹调油、食盐摄入量普遍超标。专家呼吁,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科学转变,已是刻不容缓。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东阳研究员指出,与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相比,食物营养问题是一种更量大面广、更常态化的存在,同时又不易为人觉察。不重视食物与营养问题,既会造成资源浪费,更可能影响一代甚至几代国民的身体素质。
他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食物与营养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仍需解决部分人群营养不足问题的同时,以营养过剩为主要特征的偏离均衡营养的食物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
王东阳强调,“数量最大的是食物营养改进型人群”。其特征是已稳定解决温饱,衣食无忧。但缺乏食物营养知识,加上市场琳琅满目的美食诱惑,普遍存在肉类油脂等动物性食物消费过多等不合理膳食行为,尤其是在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谷类食物消费明显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快速上升。
“口味重是有普遍性的膳食习惯。”王东阳介绍,目前居民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摄入量49.1克,城乡无明显差异,而人均每日摄入量超过30克为摄入过多;有72.6%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6克,27.5%的家庭超过12克,18.1%的家庭超过15克,而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肉、油、盐食用过量导致的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已使个人、家庭、社会不堪重负”。王东阳强调,慢性病所造成疾病负担占全国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万宝瑞呼吁,从现在起,在坚持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的同时,就要把科学饮食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科学”。他介绍,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居民吃什么、吃多少都有了新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是膳食搭配的参考值,应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营养配餐进行合理的增减或取舍。因此,“实施不同形式的结构性营养配餐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推荐:油盐摄入量超标:每天摄入量多少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