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质分为5类4级 科学看待致癌因素
3月31日,《求证》栏目刊登了《网传“致癌说”是否准确?》一文,请专家分析了各种致癌物质说法。那么,致癌因素究竟有哪些?应该怎样看待?如何有效预防癌症发生?记者就致癌物质继续采访了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解疑释惑。
所谓致癌物有分类吗
【回应】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四级,经评估有400多个因素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说,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致癌物按照对人类和哺乳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据了解,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物质分为5类4级。本报驻法国记者采访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尼古拉·戈丹博士。他介绍说,该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官方癌症研究机构,自1971年以来已经对900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其中有400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这些因素包括辐射、化学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子、生活行为和病毒等。
戈丹博士介绍说,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列入第一级的有111种,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因素致癌,例如放射性物质、石棉、苯、黄曲毒素等。第二级的A类有65种,被认为很可能对人致癌但实验性证据不足,对动物致癌则有充分的实验数据证明。第二级的B类为可能致癌,共有274种,对人和动物致癌均证据不足,例如黄樟素、汽油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和干洗业等。第三级为尚不能确定是否对人致癌,有503种,如咖啡因等,对这一级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第四级只有己内酰胺1种,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怎么看待致癌因素
【回应】筛选全球最新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得出;专家认为应科学看待致癌因素,单一因素不起绝对致癌作用
李槐介绍,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剂量反应关系;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供职的韦罗妮克·泰拉斯告诉记者,中心不设实验室,但有两套人马负责与评估有关的工作。“顾问组”专家要在全球范围内筛选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确定评估主题和对象并向“评估组”推荐,筛选工作持续一年。“评估组”由不同国家的多学科专业人士组成,这些人必须具备独立科学家身份,评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专家们要对致癌因素及其危险性进行审议和评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薛妍认为,即使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一级致癌因素,也不能认为接触了必定会导致癌症。
薛妍表示,致癌因素中也包括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肿瘤药物成分,比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氮芥、白消安等,这些物质直到现在还是治疗某些肿瘤的常用药物成分。“个人还是觉得癌症发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起绝对作用。”薛妍说。
有专家建议,将常见诸媒体的“致癌物”改为“致癌因素”,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如何有效防癌
【回应】防癌不是仅仅用所谓抗癌食谱就能预防,应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
现在网上经常流传一些防癌食谱,称“吃红薯、芦笋、山楂、蘑菇可以抗癌”,甚至推出防癌食谱排行榜:“据测定,抗癌食物按有效性排序为甘薯、芦笋、花菜、芹菜、茄子皮等”。这些传言是否科学?
“很多抗癌食谱没有大样本研究验证,并不科学。”薛妍指出,癌症发生是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癌主要是生活方式健康(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心理调整、定期体检等)和避免致癌因素,并不是仅仅应用一些抗癌食谱就能预防。上述食物也并不优于其它食物。推荐的饮食原则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鱼;少吃加工、腌渍、肥肉等食物。
对于如何抗癌,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认为,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几率相关。”秦庆亮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例如,应保持食品多样化、喝酒要适量、避免过多胆固醇、多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维持理想体重、经常运动、不熬夜,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秦庆亮提醒,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身处污染环境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来源:人民日报)更多新闻请阅读:专家辟谣:微波炉加热食品致癌无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