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节:2020年我国视障人数将达5000余万

vivi19| 2013-10-16 11:43:39
阅读()

今天是国际盲人节。在中国,有超过1000万盲人朋友。陪伴他们的不应只有盲道和拐杖,还要有你我更多的关注。多些爱心,多点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光芒。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CaneSafetyDay)”,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记念日称为“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的关怀。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

 

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视力残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00万,其中盲人约550万,低视力约750万。14岁以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视神经萎缩等。60岁以上老年人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因为白内障。

 

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2013年的4倍,即将达到5000余万。

 

世界三大常见致盲眼病你可知?

 

数据显示,全世界致盲的三大眼病是: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这些眼病如未能及时诊治,常会引起失明。所以,对这三大致盲眼病不能掉以轻心。

 

一、白内障

 

白内障是引起失明的第一大眼病,由于晶状体变浑浊造成。多见与60岁以上的人群,一旦确诊,就应尽早考虑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引起永久性失明。在中老年朋友中假如出现视力越来越差、眼前有黑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是致盲主要原因,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5千万人因此而失明。我国目前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估计我国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有300多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为40万人。随着人口增加和老龄化,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因此白内障盲是防盲治盲最优先考虑的眼病。一般认为白内障不能被预防,但通过手术可将大多数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

 

建议:平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不能常常用手揉眼睛,多吃胡萝卜、鱼类等食物。每隔45分钟就应远眺一次。

 

二、青光眼

 

据了解数据显示,青光眼病人中双眼失明的病人比例达15.8%,单眼失明的病人比例达16.9%,多数病人早期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一旦有所觉察,损伤就比较严重了,早发现是关键。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致盲的第二位原因,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青光眼盲十分重要。一般地说,青光眼的发生是不能预防的,但只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建议:近视眼度数在600度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假若有眼肿等不适,每隔半年就应检查一次。

 

三、角膜病变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表面的一个透明组织,它具有保护眼球内结构及屈光的作用。各种外界损伤因素,包括感染、外伤、变性等,可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浑浊,也就是人们俗称“长翳子”。角膜的浑浊必将阻挡光线进入眼内,这样使视力模糊、减退,严重者甚至失明。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有上百万人因角膜病而失明,他们无法从事劳动,且生活上需要家人的照顾。目前角膜病已成为我国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

 

角膜位于眼睛的最外层,最容易受到外伤,使角膜浑浊甚至是失明。在角膜病变中,角膜炎发病率很高,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就会引起失明,可能需要角膜移植。一旦出现怕光流泪,看不清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病变。

 

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可以治愈。但若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将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角膜移植术,将已浑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这样才能使患者通过透明的角膜重新获得视力。就像一台镜头已毛糙的照相机,若换上透明新镜头,又可照出清晰的照片一样。

 

以上就是容易导致失明的三大眼科疾病。在治疗上,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除一些支持疗法外,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所以应警惕这些眼病的出现。(来源:华龙网)更多精彩请浏览:英国医疗队利用智能手机诊断白内障等眼疾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