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
第47期

金箔入酒:有钱任性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导语:纸醉金迷、酒池肉林似的奢靡生活是很多人的人生追求,反映在现实中,就是社会对黄金、高档白酒、名表、跑车等各类奢侈品的狂热追求,这种畸形的现象,就是“金箔入酒”的社会基础。作为对人体完全无益的黄金元素,金箔入酒更多的是一种有钱任性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
1

一、金箔入酒

1月28日,卫计委官网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该函件中显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在生产工艺上,函件中提到,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将其汽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

 

至于为何在白酒中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处,函件只字未提。金箔入酒,迅速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

 

其实这不是金箔入酒的第一次出场秀,“金箔入酒”此前曾遭否定。

 

2001年5月23日,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针对江苏省卫生厅《金箔酒卫生监督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称:“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2006年1月24日,江苏南京市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对南京金箔集团江宁府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并查封了江宁府牌金箔酒。

 

那么此次金箔入酒议题再起,又是何故?汹涌的质疑声,挟着“动机论”“内幕说”等声势将话题拽出“科学议题”的层次。不少人觉得,金箔入酒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

二、国内外食金之风历史悠久

食用金箔在中国历史悠久,远在秦汉时代,华夏富豪就有食用金箔、金粉的记载。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古人对黄金类器皿也有特殊偏好,比如认为金盏饮酒可长寿。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里“食金”更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31家企业生产金箔酒。白酒加入金箔,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1992年,就出现了秦俑牌金箔酒,此后,古井贡、沱牌等知名酒厂也曾研发金箔酒。

 

而“食金之风”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也很盛行,各种金箔大餐、金箔酒、金箔糖果、金箔糕点等都成为市场上的高档抢手货;欧洲在食品中添加食用金箔的历史也很悠久,16世纪就有一些贵族在自己的食物中添加食用金箔。法国人往香槟酒中添加金箔使其成为绝对身份象征的金箔香槟,并在全球限量销售。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在1983年正式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A表第310号);台湾卫生署表示金是合法的着色类食物添加剂,使用范围包括糕饼装饰、糖果、巧克力外层及酒类,视实际需要适量添加,同时餐厅和食品从业者若将金箔使用于该四类食品之外,需要向卫生署申请许可;原卫生部相关部门在2001年曾下发“关于对‘金箔酒’进行卫生监督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函”,其中明确表示,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2015年又征求社会“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

 

然而,虽然食金之风盛行,但我们深究后会发现,这些将金箔添加到各类食物饮料中去的做法,并没有在生理上对人体起到有益的作用,无益于人体健康,甚至有害于人体,金箔入酒更不是必需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只是一种心理需求,一种炫富和夸耀财富和地位的工具;对于酒企来说,金箔入酒只是一个噱头,一个营销的借口,它迎合了消费者畸形的心理需求,借以抬高身价,卖出天价来。

3

三、金箔入酒:有钱任性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女儿满百日酒店拉横幅祝贺、结婚给宾客发钱炫富、人死后一定要风光大葬、同学聚会成了炫耀会、朋友聚餐争着付钱争到脸红最后大打出手;国外疯狂抢购奢侈品,国内各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造广场、粉饰金银;普通工薪族省吃俭用买iphone,就因为有面子!

 

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并穷绮丽,以饰舆服”,从古代起,中国人就很好面子。他们关注的不是一个东西的使用价值,不是其真正值多少钱,而在意的是标价。因此,在中国豪车越贵越好卖,因此,国人对茅台五粮液等天价酒趋之若鹜。

 

而现在,国人对普通的炫富已经不满足了,作为财富象征的黄金,金箔入酒直接满足了这种虚荣心,“白酒里加入了许多黄金制成的金箔片,在酒中漂动,显得金光闪闪。”倍儿有面子!

 

对于有钱人来说,按照时髦的话来讲,这似乎是一种有钱任性,而对于并非真正富有者,却是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有统计发现,经常和茅台等天价酒的人,自己都不买,而买这些天价酒的,都是自己舍不得喝,买了来送礼的。据报道,江苏南京的中国金箔艺术馆里,曾有金箔酒出售,一套礼盒售价达到了3999元。这种天价不是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也远远超出了白酒本身的价值。

 

早在近10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这样形容“中国人的面子”:中国人的“死要面子”,经常使在中国的外国人感到荒唐可笑。在中国每个人都要“面子”,甚至连社会地位最卑下的乞丐也是如此。

 

而鲁迅先生则写到: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作为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添加金箔对其品质没有任何改善,也没有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让酒更为美观,更显档次,也被一些人视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简言之,金箔入酒不是出于生理需要,而是出于任性炫富或者死要面子似的心理需求。

 

任性炫富所倡导的是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攀比心理,把原始积累时期拜金主义者的炫富行为,发展到光怪陆离怪象迭出的阶段,这种行为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称,也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产生了负作用,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更是直接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极大负担。无论对谁来说,金箔入酒都是没有必要的。

4

四、有弊无益,金箔入酒之风不可长

金箔有没有食用安全性,金箔对酒的品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金箔入酒有必要吗?在书中和影视剧里,经常看到有吞金自尽的说法,吃黄金如同吃砒霜吗?

 

《本草纲目》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而《红楼梦》里也有尤二姐“吞金自杀”的故事。孤儿普通公众一向认为食用黄金是一种危险行为。对此知乎网友解释道,纯金是没有毒性的,古代文献里记载的一些某人喝了少量金箔酒毙命的案例,可能是由于当时冶炼技术的限制,金制品纯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杂质,或者有人事先在金箔上涂了其他毒物所致,或者是由于金制品通过机械性刺激等,导致消化道破裂、出血及发生其他并发症所致。

 

对于“金箔入酒”引起的轩然大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食品中添加金箔,只是作为一种着色剂使用,“对人体既无危害也没有益处。”因为黄金是最“懒惰”的重金属之一,几乎不会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对国家卫计委拟将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候选项之一,并允许将其加入白酒中饮用,酒类协会专家表示对无法理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白酒加金箔一事不知情。“对于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以外的白酒产品,是否有添加金箔的必要性?这些应当组织专家研讨,如果没有明显的技术必要性,那么行业协会肯定会持反对意见。”马勇说:“白酒是否可以添加金箔,我们的态度是强调‘工艺必要性’。

 

而医学专家则表示,长期食用含金食物,可能引起肠胃出血。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博士冯晓霞认为,从医学看,金不像铁、铜等金属,它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所以“食用金箔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好处”。虽然卫计委的意见征集函提到,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但如果人长期食用含金的食物,或者过量食用,可能出现黄金在体内大量堆积,造成重金属超标,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胃黏膜损伤,严重引起肠胃出血。

 

“如果单从营养学角度而言,金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白酒中添加金箔没有什么作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认为,金箔之于白酒,更多的是一种着色剂和营销噱头。

 

舆论则认为,酒企申请金箔入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此次“金箔入酒”获批,酒企会漫天要价。酒企作为利益方,利用一些人对白酒里飘荡的絮状金箔着迷,申请将金箔列为添加剂,从而试图合法且大规模地进入金箔酒市场分一杯羹,搜刮这一部分购买力。要知道,按照每500克装白酒只添加最多0.01克金箔,一瓶白酒添加金箔的成本也不过2元多钱。而金箔酒的噱头可以让其身价倍增。

 

“京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人认为“金箔酒”价虚高不会买,就挺能说明问题。

 

而金箔入酒,作为食品添加剂,对于本已滥用添加剂成风的食品安全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同时,黄金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在电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也有其稀缺性,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也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从人体健康、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社会舆论、白酒行业业内态度等各个方面,金箔入酒都是有弊无益。

结语
很多人对白酒里飘荡的絮状金箔着迷不已。虽然天女散花似的金箔让白酒感官上更为美观、更显档次,也被一些人视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而追捧着。但白酒添加金箔对其品质并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是一种滥用,有害食品安全。金箔入酒既无技术上的必要,也违反了中央反对“四风”精神,妨害社会良好风气形成,同时还助长了奢侈品消费,使天价酒可能卷土重来,金箔入酒之风实不可长。
往期专题回顾more >>
原创声明
第三只眼栏目专题,为微微健康网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策划团队
蒋文景
微微健康网编辑,第三只眼专栏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