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第44期

医生手术室自拍启示:理性互信理解,才能医患和谐

分享到:

导语:近日,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掀起波澜。对此事件,抨击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医生手术室自拍,为何受到如此大的关注?还原事件经过,我们相信,医患和谐,不但需要医患双方的互信,也需要媒体和社会的更多理性,更多理解。

一、“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 ,网友批“没有良心、悲悯心”

一、“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 ,网友批“没有良心、悲悯心”

近日网友微博爆料,西安一家医院的医生在手术台上玩起了自拍。

 

网上发出的图片共五张,从图片可以看到,照片显示的是正在进行手术的手术室,身着手术服的医护人员手中拿着手术刀正在进行手术,手术台上躺着一位病人,而一旁医护人员摆出V手势,照起合影来。

 

这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认为,医生在手术室玩自拍不合适。有网友质问:“请问医德、操守在哪里?职业素养在哪里?专业态度在哪里?手术台要求的无菌环境在哪里?忽略病人,无视病人,只有玩心好胜心炫耀心,没有良心,悲悯心!”有网友表示:“无论何种理由此举都欠妥,再说征求过病人和家属同意了吗?”

 

针对此事,西安市卫生局成立调查组。经过排查比对,涉事医院为西安凤城医院,是西安市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其后,西安市卫生局通报了事件调查情况,责成西安凤城医院向社会公开道歉,并进行全面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在西安卫生局的处罚决定中,事发医院西安凤城医院被处以扣4分的行政处罚,常务院长闫某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免去分管副院长陈某的行政职务,所有参拍人员写出深刻检查,给予记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

二、当事医生:医生是人不是神,也有感情

 二、当事医生:医生是人不是神,也有感情

而在此事件中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的,莫过于手术室自拍事件的当事医生,在照片中脱下口罩,露出了脸的改院该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当日她是手术的主刀医生。面对社会纷纷质疑医生没有悲悯、缺乏医德的她承受了巨大压力,在医院的一次会议上,郑面对媒体镜头痛哭流涕。“照片只是内部留的一个资料。”郑晓菊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让我觉得难过的是,我们医生那么辛苦,我们挽救了那么多生命,保住了那么多肢体,连拍个照片都被人说。医生带着那么大压力进手术室,手术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能放松一下吗,不能乐呵吗?”郑晓菊说,“医生也不是神,是人啊。他有感情啊。”

 

多位照片当事医生事后接受了采访,他们还原出事发当时手术室里两种情绪刚好交汇在一起的情景——一方面是“历时7小时大手术成功后的如释重负”,另一方面则是“对服役10年的老手术室惜别之情”。

 

对此,也有网友认为医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手术成功,自拍可以理解。有许多医务工作者也在跟帖发表评论,有网友从专业角度说:“图1主刀已下台,两助手在缝合皮肤。图2、3手术全部完成,病人即将送回病房。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手术台边拍照合影以纪念本是好事!”

三、舆论逆转:患者称“知道医生自拍也同意了”

三、舆论逆转:患者称“知道医生自拍也同意了”

如果说在媒体报道了对当事医生的采访,了解到医生们自拍背后的故事后,舆论开始同情他们了,那么后来手术患者站出来为医生们说话,则上演了舆情的大逆转。

 

自拍事件涉事病人白文海告诉前来采访的媒体说,“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他很疑惑:“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在对凤城医院“慕名而来”之前,吴和家属差点听信了其他医院的建议,将伤脚截肢。

 

白文海到达凤城医院后,郑晓菊与另外几个医生进行了两次手术。在8月15日,进行第二次难度极大的 “皮瓣手术”时,九名医护人员“没吃没喝没休息”连续七小时手术后,患者原本被宣告要截肢的腿被“保住”了。

 

“我们成功避免了病人截肢,手术后的外形也处理得很漂亮。所有医生都很高兴,就像赢得了一场艰苦的战斗一样。”郑晓菊松说。其后自拍发生了。

 

有人提议拍照留念。不仅手术成功,这个手术室明天也要搬迁,要不拍张照留念一下?有同事提议。

 

“我在这手术室一站就站了9年,哪能没感情?”郑晓菊和医生们拍了几张留念照。

 

“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白文海对网络不太懂,只是很疑惑:“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

四、媒体评论:医生手术室自拍有违职业伦理

 四、媒体评论:医生手术室自拍有违职业伦理

《“医生手术台自拍”,究竟伤了谁?》新京报以此为题,在对此展开公众调查的同时,也表达了媒体独特的看法。

 

媒体认为,这场争论没有赢家:医生群体觉得委屈,围观者又被指责“舆论暴力”。尽管涉事病人出来澄清,但这种“澄清”并未抚平舆论风波,反而各方对此的争议又进一步发酵。

 

“从我们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医护人员是否恪守了职业伦理。从手术流程看,医生拍照并不是其中一环。但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无论多么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构成医疗流程的一次干扰。所以说,在“京报调查”中仍有51.6%的人给医生的表现投了否定票。“

 

“事到如今,指责谁,无济于事。医生群体需要反思职业伦理,围观者要学会冷静表达,这就是“医生自拍”事件给我们的教训。目前看,事件出现逆转,有必要进一步理清给当事医护人员的处罚是否合理。”

五、中国医师协会:无规矩不成方圆

五、中国医师协会:无规矩不成方圆

而作为医师的“娘家人”,“手术室自拍事件”后中国医师协会终于发言,这个谨慎的表态也许可以让事件的喧嚣基本告一段落。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向社会公开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生自拍本身“不妥”,但相关处罚还需“掂量”。可谓柔中有刚,绵里藏针,既表达了自身立场,也维护了医生群体。

 

在其公开信中,中国医师协会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生有医生的职责,行政机关有行政机关的职权和义务,各自依规则行事,这个社会就会和谐,医患的冲突就会减少。”

 

首先:医生的行为应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各种临床诊疗规则。涉及本事件的是医院感染防控问题,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保障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是院感控制重点,从这个意义上在手术室摘掉口罩进行拍照并不妥当。

 

但是,不妥当是不是就构成了被严厉处罚的依据,这就需要看一看行政处理依据的法律法规是否恰当。

 

本事件中的行政处理之所以被广为质疑,恐怕确需行政机关掂量一下重罚是基于舆论压力还是确有依据。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于医疗事件已摆脱了众口攻击医方一切行为的舆论环境,这是广大医务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当然也有新闻从业人员更加理性看待医生行为有关……

 

医护人员是人,他们有喜怒哀乐,甚至个别情况下会喜形于色,但和谐的医患关系不就是需要互信理解吗?

六、真实的手术室:不许接电话和拍照

六、真实的手术室:不许接电话和拍照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49项“手术管理工作制度”规定,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医院管理部门的特许,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手术室自拍”事件持续发酵,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手术室能不能拍照?手术室一般是怎么样的?手术室有哪些操作规范?医生手术时一般是什么状态?让我们跟着媒体的脚步去真实的手术室看看。

 

经过批准,新快报记者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穿起手术衣,探营真实的手术室,现场观摩了一台脑部肿瘤切除术。在进入手术室前,记者进行了全副武装,一次性无菌帽、口罩、衣服、拖鞋……在开手术门时,记者注意到,电动开关设在墙角底部,用脚开关,“这也是为了无菌要求。”在出手术门时,护士长还强调,必须出了限制区域,才可以摘下口罩等。

 

记者发现,一台手术需要一个医务团队不吃不喝持续奋战几个小时,而在这期间,手术医护不允许接电话和拍照。

 

麻醉科手术室刘燕君护士长

 

负责把关手术室手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不戴口罩,或衣服穿得不对,她有权提出批评指正。刘燕君说, “手机是可以带进手术室的,但台上穿着手术衣的医务人员,是绝对不可以在术中接电话的,更别说拍照了。”

 

主刀医生张勇:上手术台前要消毒

 

他上手术台前,首先来到洗手消毒的水池旁边。用专用清洁液和消毒液反复洗过手后 ,还要用消毒凝胶搓擦双手,再穿上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上手术台。

 

参观者:绝不能碰器械台

 

记者随刘燕君走进神经外科手术室,手术灯、监护仪、器械台、高频电刀、显微镜、麻醉机、无影灯……这些设备排列整整齐齐。

 

“你必须离这些器械和医务人员30厘米以上,这些器械全都要用于患者手术,器械台包括无菌手术单绝对不能碰。”刘燕君一边介绍,一边叮咛记者。

 

即将进行左颅肿瘤切除术的男性患者:

 

除了手术部位暴露以外,其余部位均被盖上了白色的无菌手术单。

七、理性、互信、理解,才能实现医患和谐

 七、理性、互信、理解,才能实现医患和谐

西安凤城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让人想起了同样是医生手术室拍照的一篇类似的新闻,同样的手术室拍照,同样的上传到网络,甚至同样的“V”字手势,完全不同的结果。

 

今年六月,媒体报道了《用生命做手术:连续32小时手术3名医生累瘫在地手摆“V”字留念》的新闻,新闻描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三个外科医生,六个麻醉医生、八个器械、巡回护士连续手术32小时成功后,累得散了架,直接躺在了手术台边的情节,当时手术成功的喜悦和乐观让医生不由自主地双手给出了胜利的手势。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医生瘫倒在手术室地上,还没有摘下口罩,没有除去手术衣。

 

这则消息在微信微博等网络传开后,引来网友大赞,“这是用生命在拯救生命”!网友们纷纷对医生的爱岗敬业点赞致敬之余,不禁感叹医生付出的辛苦之多。对比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应,让我们思考颇多。

 

我们先来回顾和还原一下事件的经过,手术室自拍事件开始只是见于微信圈:8月16日,有医生在微信圈里发了照片;12月20日,有人上传到微博,并配上了评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12月20日晚,有媒体官方微博转发,并发表“一说为快”,随后引爆舆论场。

 

在这里,随着照片首先上传到微博的这条评论对于左右此后最初事件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了和“医生连续32小时手术累瘫在手术室”事件传播的完全相反的舆论效果。

 

我们发现,“手术室自拍”事件出现的剧情变化,带来的舆情转折,首先需要思考舆论伦理问题。在自媒体时代,面对碎片化的信息,一般人没有审核的能力,却有评论和转发的权限,每个人都要审慎自己的评论和转发,而主流媒体更要承担主流责任,把好报道的尺度和性质,不能见风就是雨。因为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力场的中心和议题设置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舆论走向。如网友@Empress_HJ所言“医生执刀救人,媒体却能执笔杀人”的警醒并非无稽之谈。

 

而一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疑惑:“医患关系,除了医生要遵规守则外,媒体应该担当什么角色呢?前年,医院为一位整个肩胛带离断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手术,经查在儿童身上成功进行此类手术的,在国内尚属首次。我们希望有媒体报道此事,找了10多家媒体,却没人过来。到底媒体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呢?应该如何报道新闻呢?”

 

其次这启发我们思考当前的医患关系,一个简单的事件,最后闹出这么大的风波,皆因触动了公众印象中恶劣的医患关系的那根神经。我们要知道,一个交恶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医生的痛,也是患者的痛。无视医生群体的基本面,一味宣扬医生的不是,不仅是对医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因为舆论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好坏,从而影响医生、患者。

医生手术室自拍从一个简单的事件,最后闹出这么大的风波,皆因触动了公众印象中“恶劣的医患关系”那根神经。面对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无论是医生和患者,还是媒体和社会,都应该好好反思。医生在医术精良的同时也需遵守行业规则、谨言慎行,才能赢得尊重;而在医患互信之外,媒体和社会舆论也应该理性看待医生群体;特别是媒体在报道时应该对医患关系起到建设性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医患和谐共赢
策划团队
蒋文景
微微健康网编辑,第三只眼专栏策划编辑
原创声明

第三只眼栏目专题,为微微健康网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往期专题回顾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