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分开试点医院现“药价洼地” 开药更划算?

程程| 2015-05-20 18:10:00
阅读()

 

截止到目前为止,北京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已有五家医院先后尝试以“医药分开”为核心的改革。“医药分开”试点为切断药品销售和医院的利益关系,避免过度医疗、大处方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医药分开过程中产生的“药价洼地”现象,业内人士表示不能简单认为试点医院药价一定比别处低,应从宏观、平均角度看待药价水平。

 

北京进一步推行医药分开有望“填平”药价洼地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北京市自2012年7月以来,先后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5家医院试点以“医药分开”为核心的改革。试点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

 

从目前试点改革取得的成效来看,药品加成与医事费的价格平移,改变了医院的补偿机制,同时也令医院的管理理念和运营发生了转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北京市5家“医药分开”试点公立医院门诊医保患者的药占比由过去的70%下降到了现在的58.8%,药品的销售减少了,而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减少了54.84元,次均药品费用减少了82.85元,患者个人的自付费用减少了60.4元。

 

一位试点医院的人士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以前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存在一些弊端,以药养医遭受很多诟病,北京的是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事服务费的模式来解决。如何真正实现医药分开,构建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北京的医疗机构探索了一条途径。”

 

在“医药分开”试点过程中,由于药价明显降低,一些患者专门跑到试点医院开药,形成了所谓“药价洼地”现象。一方面试点大医院药价偏低,另一方面,相对基层医院而言医生资源更加丰富、药品种类更多,因此一些慢性病患者甚至不再到社区医院拿药,反而选择试点的大医院。

 

就北京的情况来看,试点医院多为大型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药价洼地“倒吸”患者进来,甚至使得一些科室沦为“开药门诊”,造成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挂号难,让本就人满为患的大医院更加拥挤。如何填平“洼地”,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讲述了自己在临床中碰到的极端例子:一些患者在别家医院看好病后,跑到友谊医院来开药,越贵的药降价的幅度越大,这也使得有些患者不惜多跑一趟来友谊医院。

 

贾继东认为,医药分开应该在北京市大医院中尽快推开,不推开会造成“价格洼地效应”,在卫生部门“药占比”的考核中,试点医院压力也很大。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