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罚单后 佳洁士未道歉仍强调“1天美白”
佳洁士作为我国的知名品牌,前几日却因其双效炫白牙膏而“领”了我国到目前为止针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最大罚单。对于此次的处罚,该公司9日晚间发布的一条声明中,却只字未提歉意,更是对自己牙膏的美白效果进行了重申。
面对政府部门的罚款和消费者的质疑,虚假广告主的硬气究竟从何而来?
事件
被罚后重申美白效果
根据上海市工商局的调查,佳洁士广告画面中突出显示的美白效果是后期通过电脑修图软件过度处理生成的,并非牙膏的实际使用效果。这一广告构成虚假广告,已被工商部门依法罚款603万元。
然而,佳洁士9日晚间迅速出了一份声明,强调“1天美白”意指结合正确刷牙方式,配套含佳洁士炫白+双效牙膏及牙贴的美白套装使用,能有效去除外源性着色,实现牙齿美白,并认为佳洁士一向致力于为消费者生产及销售优质安全的产品,并秉承全球一致质量标准。所有产品上市前均经过具有国家检测资质的实验室检测,以确保符合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这一声明,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
网友“小赖”说,品牌可以用广告说话做一次销售,但是稳定的消费者体系、持续翻单靠的还是真真正正的好产品。网友“事业家688”说,还应追责其品牌广告的代言人,许多民众也是追信其代言人而去的。
事实上,在每年“3·15”前夕,各地工商部门都会公布前一年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信息公开和媒体监督,对违法企业起震慑作用。专家认为,未来可以加大曝光力度,随时随地依法对违规品牌予以披露。
调查
违法成本低致商家违规
“一吃就停”“腰不酸了腿不疼了”“XX胶囊,降压降糖”“多年没孩子,是XX药给我们送来了小天使”……这些疗效诱人的广告,频频出现在电视节目、电脑弹窗甚至街头传单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然而在不少领域,这种“吹嘘”之风却屡禁不止。2015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叫停22条违规广告,其中就包括“名酒汇”等广告以节目形式,夸大夸张宣传、误导消费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高利益与低违法成本之间的“剪刀差”,让不少商家宁愿铤而走险。
综观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一个企业因为一款假冒伪劣产品,或是一个虚假广告都可以被主管部门罚到伤筋动骨,或是关门倒闭。然而在我国,类似的惩罚措施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些企业主甚至表示“这点罚款如同毛毛雨,赚的比罚的多了去了。”
以本次佳洁士品牌为例,宝洁近期公布的201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01.61亿美元,归属于宝洁的净利润为23.72亿美元。600多万元的罚款,即便已是最大罚单,但对于一个季度净利润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而言,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