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医改十大“新政”
医患须签不收送“红包”协议
政策回顾:国家卫计委要求,5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患者住院24小时内,须由主管医师或病区主治医师负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
点评:“红包”能否根除,仅靠一纸协议不够,还需要有“治本之策”,配套的政策措施跟进,让医生获得体面收入,才能真正消除“红包”现象。
网上售药办法征求意见
政策回顾: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取消了现行管理办法中“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条款限制,还明确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者“可以委托物流配送企业储存和运输”。
点评准入门槛降低,一系列放开条款,将促进医药电商行业增长,互联网药品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中医药立法进程加快
政策回顾: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意见稿明确国家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同时,意见稿要求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并将每年10月11日定为“中医药日”。
点评:中医药将迎首部法律出台,《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对中医、中药的发展进行了符合中医药规律的规定,对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举足轻重。
开放外资办医
政策回顾:7月25日,国家卫计委、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点评:开放外资办医是促进社会资本办医的又一政策突破,引进国外医疗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办医主体多元化。但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还存在政策法规细则标准滞后、人才缺乏、融资难等“梗阻”亟待根本解决。各地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公平待遇,让社会资本更便捷进入医疗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分级诊疗试点启动
政策回顾: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10月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将适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目前,江苏、四川、浙江、青海等省分别以省政府名义或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的专门文件,从资源配置、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分级诊疗做出了相应规定。北京、上海、宁夏、重庆等地在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管理相关政策文件中,对分级诊疗做出了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文件。
点评:分诊医疗改革的思路、目标意见已确定,但是详细具体的路径、可操作的细则还有待顶层设计。
药价改革方案出台
政策回顾: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同时对取消政府定价后的监管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将按照“统筹考虑、稳步推进”的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强监管,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市场合理形成价格。
点评: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不会上涨,但不排除改革初期,在社会零售药店销售的部分药品价格会有所上涨。总体上看,由于有医保支付标准的引导,以及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长远看,医保支付标准对市场交易价格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改革后建立了节约采购成本收益归医院的机制,医院有动力压低采购价格,加之医保支付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经过几轮调整后,医保支付标准就可以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使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相关新闻推荐:媒体盘点2014年医疗健康“10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