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并未减轻个人负担 个人看病支出4年涨64%

喵酱| 2014-12-10 09:22:52
阅读()

 

《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指出,从实际支出的金额看,个人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9654.55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64.31%。4年来,个人的卫生支出金额大幅上涨,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没有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这就是老百姓对政府大量投入没感觉的原因。

 

12月9日,《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从卫生统计的数据看,政府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3593.94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365.98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132.78%。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但从实际支出的金额看,个人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9654.55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64.31%。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

 

2014年《医改蓝皮书》:去行政化是新医改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共同发布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指出,新医改政策试图从多个方面破除长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医疗市场的政府垄断,如鼓励社会资金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领域初步引入竞争机制等。但改革效果不显著,以公立医院为中心,长期形成的医疗领域的行政垄断现象仍然严重,医疗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当前需要对全面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去行政化是新医改的必由之路。

 

报告指出,新医改涉及的争鸣问题主要有十个方面:一、政府与市场:政府管制V.市场机制;二、公立医院改革:公益性V.市场化、管办分开V.去行政化;三、医师制度改革:单位所有V.自由执业;四、药品价格管制:集中招标V.自愿议价;五、医疗资源配置:集中化V.均等化;七、医患关系:和谐V.冲突;八、中医药:神化V.危机;九、医疗保险:提高筹资水平V.降低自费标准;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管理V.行业监管。

 

报告指出,政府投入大量公共财政资金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希望将90%的一般医疗问题在基层解决。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根本原因是行政配置医疗资源造成了城市大医院从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以及医疗水平在医疗资源中占绝对优势。而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人员结构欠合理、人员素质低下、技术力量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内容单一等问题。基层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普遍缺乏信任。

 

报告认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一直是政府所倡导,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时,还是会遇到许多“玻璃门”与“天花板”。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药卫生领域,首要的任务是要彻底清除对社会办医的歧视政策,让社会力量所办医院机构与公立医院享有平等的政策(政府取消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或者二者都补),进行公平竞争,与医院有关的一切要素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与自由交易(医生自由执业,不是多点执业)。其次,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与政策,尤其是严格监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运营。同时,这样的监管政策对公立医院社会办医一视同仁。

 

报告还指出,我国新医改机构设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改革难以彻底的原因,因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是公立医院的主管机构,同时又要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改革职能,有时就变成了自己监督自己。报告强调,改革没有回头路,“再行政化”肯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只有在卫生行政部门通过不断改革逐步卸下行政管理负担之后,回归其应当承担的市场监管职责,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秩序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当政府的卫生监管部门以中立者的身份行使监管职能时,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民营的医疗机构,甚至是私人诊所,都在相同的规则下平等竞争,医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新闻推荐:看病难看病贵成民众烦心事 如何解决顽疾成人大重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