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血黑链: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常年有血贩“拉客”
专家说法
缘由:推广互助献血情势所逼
市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目前无偿献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无偿献血,二是亲属之间的互助献血,三是团体献血。
去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医院的临床医生在血液短缺的情况下,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及介绍“互助献血”来作为血液供给不足时对于其他形式无偿献血的一个补充。
王鸿捷解释说,之所以在近些年开始提倡互助献血,是因为在我国刚刚实行《献血法》的前十几年,我国血液需求通过个人及团体献血基本可以满足,而在2009年之后,由于医学发展及新农合的开展,病源大量增加,手术量剧增,用血量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靠个人及团体无偿献血就不足以满足需求,有时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甚至短缺。因此,提倡互助献血势在必行。
漏洞:身份识别确存困难
王鸿捷坦言,事实上,在开展互助献血之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各省都曾做过评估,专家一致认为互助献血会给不法分子带来一个可钻的空子。目前实际操作中,互助献血的界定并非一定是家庭亲属间,战友、同事、同学等社会成员都可以参与互助献血。这样一来身份识别确实存在困难。
王鸿捷告诉记者,根据规定,应由医生审核互助献血成员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中,医生包括医疗机构甚至血液中心都没有能力去审核献血者与用血者两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互助献血中的血液交易现象不止北京有,在全国各地开展互助献血的地方普遍存在。王鸿捷介绍,针对一些熟面孔的“血头”,血液中心一直配合公安机关和刑警队等在录像取证。但是如果证据不充分,也就是说没有抓到金钱交易的“现行”,公安机关也是没有办法对其采取措施的。
现状:“缺血”其实是一种假象
王鸿捷解释说,从库存量上说,供给手术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保证所有手术都是当时要求当时就供血,大部分手术都可以择期,但是医生也不想等,患者也不想等,手术必须今天做。王鸿捷介绍,目前,本市医院血库的总库存量应该在10000单位左右,血液中心给大的医院一周送两次血,都能保证手术血液供给。但是确实有医生互助献血的工作做得不细,医生手术要血,由于血液存量再充足也总是有限的,输血科要求可以择期的手术等两天排期,这时有些医生就会立刻要病人家属想办法自助献血,缺血的“假象”就这样产生了。实际上如果从医院到医生个人每个环节都规范管理的话,互助献血的比例可以压得很低很低。
他山之石
发达国家流行“现场招募”
我们所说的互助献血在国外被称之为替换献血。王鸿捷说,在与国外同行业内交流时,替换献血中的金钱交易行为在国外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像印度、东南亚国家等,他们的互助献血比例非常高,他们称这种血头为“黄牛”。
目前,血液供给短缺是全球性问题。但每个国家解决的办法不同。现在,发达国家流行“现场招募”更多的个人无偿献血者,尽可能地提高个人无偿献血比例来“抑制”互助献血比例。
目前,本市也在借鉴国外这种先进经验,加强现场招募的力度,比如在街头采血现场做活动,争取每个月在每个采血点都有一次宣传活动,现场搭台子,填表,这种形式的招募感召力更强,比推出大屏幕广告等手段更有效。
据王鸿捷介绍,今年截至目前,本市互助献血比例在3.6%左右,国家卫计委要求互助献血比例不要超过5%。去年本市超标了,达到了11%左右,今年调整了采血宣传方案,加强了现场招募后,采血形势较好,互助献血的比例就大幅降低了。
国家标准
互助流程
申请献血者从医院取得《互助献血申请单》
申请人跟患者家属一起,向医生提出申请,说明亲属关系,由医生签署同意
向医务处或输血科提交《互助献血申请单》盖章
拿着盖章后的《互助献血申请单》和身份证到血液中心完成采血(一般患者家属和供血者一起来)
采完血,血液中心填单后将《互助献血申请单》返回医院,由医院为指定患者调血
相关新闻推荐:血荒蔓延源于献血者无血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