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的镜鉴:“颠覆医疗”的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

喵酱| 2014-06-26 16:08:39
阅读()

 

方便:微信、支付宝和《医学界》

 

在传统体制中,到医院看病,从挂号开始,初诊、支付、检查、诊断、处方、支付、取药,需要多次排队、多次付款,而且诊断报告不能当天拿到的情况下,还需要后面接着到医院请医生诊断,体验非常之差、时间利用效率极低下。公立医院的这种就诊模式广受诟病。

 

现在微信和支付宝推出的轻应用,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技术,连接医院的内部网络,将挂号、付费、排队、获得检查报告等过程简化,帮病人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优化了医院内部管理。这种应用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全面推广,全国估计一年能够节省数百亿小时!无疑将大大提升社会效率。

 

《医学界》创办不久,现在医生用户、日阅读PV都非常可观,悄然成为“移动医疗媒体领导者”。其逻辑很简单,就是让医生用户更方便的看到需要看、喜欢看的资讯,《医学界》网站、微信、微博的资讯全免费的,提升了获得资讯的效率、节省了医生寻找资讯的时间。方便,就是《医学界》发展快的核心原因。

 

中国的医疗应该被颠覆吗?

 

前面讲到,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资源优化、提升效率”。很显然中国的医疗体系问题多多,可优化、应提升的空间很大。比如中国有280万的医生,美国有80万医生,千人医生数量相差不多,为何中国看病难呢?大医院医生一天看100多病人,基层医生门可罗雀,这里面就有资源错配的问题——择优空间很大。

 

还有中国的医院因为流程设计不佳,一次看病需要多次排队、缴费,花了一天看病,只看到病人3分钟,从经济学上看,效率极其低下。

 

又比如中国的医生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够,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某专科领域内,5成医生每周阅读的文献不足5篇,而国外有研究表明,医生一天平均应阅读19篇文献才能及时更新资讯。现在医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人均成本高达6000元人民币,代表拜访一次医生平均成本高达600元左右。这样的效率当然很低,能否通过移动互联网继续教育,让医生们更容易获得所需要的资讯呢?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

 

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医疗体系进步空间巨大,互联网精神照进医疗业,是能够大幅度提升和改良中国的医疗体系的。

 

什么阻碍了中国医疗的进步?

 

颠覆中国医疗体系的难点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长篇大论,但最核心的是,我国政府管理权限过大、承担的责任不足。行政的过度管制,限制着医疗领域的创新。

 

当美国全科医生因为不喜欢传统诊疗体系,创办网络诊所“Hello,Health”的时候,中国却禁止网络诊疗行为;当美国的保险公司为网络医院的医疗买单,中国的私营医院还很难获得医保支付;当把“万络”赶出了临床的美国医生“埃里克·托普”因为得罪医疗体系被解雇的时候,一大堆基因监测公司、移动医疗创业公司,聘请他去做医学总监、医学顾问。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埃里克·托普”这样的医生会在中国出现。

 

颠覆中国医疗的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我们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医疗体制因官僚主义和腐败,丧失了必要的弹性和接纳创新的能力。因此互联网颠覆不会很快发生,所以进步很慢,但谁能否定“择优、降费、分享、方便”的价值和所代表的方向呢?

 

相关新闻: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挂号付费都用支付宝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