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源自教育缺失 戒网瘾不可简单粗暴

园园熊| 2014-06-25 09:00:54
阅读()

 

网瘾是当下很多年轻人都有的毛病,只是轻重之分而已。患上网瘾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一种对生活颓废、对网络狂热的态度,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戒网瘾”也随之兴起。此前,郑州一家戒网瘾学校因采取过激“训练”方式强制学员戒除网瘾,最后致一名19岁女孩死亡事件俨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网瘾的形成因素是什么?如何戒网瘾才是正确的?

 

网瘾戒治乱象亟待规范

 

近几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社会上各类戒网瘾机构丛生,且管理混乱,问题不断。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至少300所治疗网瘾的学校和机构,它们“治疗”网瘾的方法各不相同。

 

目前我国的网瘾戒治机构多数是挂靠在医院、学校、工商管理部门的咨询培训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近年来涉事的戒网瘾机构性质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教育机构;另一种是未在教育部门进行过登记的非法机构;还有一家为个人注册企业。

 

在教育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本应该属于非营利性质组织,而在实际操作中,招收学生的收费价格却高得惊人,平均每季度的收费多数都超过万元。例如,近日“加训死”女孩戒网瘾的搏强学校就是一所民办非企业单位,学校收费为每月5500元,一般培训期为半年,学费共计33000元,且不保证开具正规收费发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他们对全国65家网瘾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瘾矫治机构性质竟然十分混乱。“以学校为最多,有17家,超过总数的三成。”其次是“非营利组织”有11家;有“公司”9家和“培训机构”6家;还有4家是“医疗部门”。

 

目前,国家还未有专管的部门,有关专家建议,从国家层面将互联网、网游、“网瘾戒治”等和网络有关的环节纳入进来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治疗“网瘾戒治”乱象。

 

问题根源在于教育

 

孩子网络成瘾让很多的父母倍感焦急,四处寻求戒除网瘾的良方。因为需要,所以催生了很多戒除网瘾的机构,户外拓展、军训、行走学校等应运而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教授指出,有网瘾者大多是青少年,家长要干预,首先要由专业医生判断孩子的网瘾是不是心理疾病的表现(如抑郁、焦虑等)。如果是,要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干预让孩子的不良情绪有个出口,在社会可接纳的情况下让孩子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

 

专家表示,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往往存在学习压力过大无法疏解、家庭成员沟通不畅等问题,促使他们为压力寻找出口,表现为网瘾。而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学校通过强制的方式促使孩子在短期内完成改变。当孩子们回到现实中生活,网络、电脑又变得触手可及,生活还是无人引导,原来的恶习很容易再次出现。“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如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王彦玲说。

 

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所以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

 

对待孩子的网瘾并不是没有办法,良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作为家长,要找到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才能治本。戒网瘾机构应采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引导,让孩子从网瘾的世界里一步步走出来。解决孩子网络成瘾不能靠堵的办法,解决的根本是孩子的心态。当孩子没有心理问题时,孩子的网络成瘾也就自然消失了。

 

粗暴体罚不可取

 

在不少戒除网瘾培训机构的宣传语中都写着“辅导、训练方式为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更有甚者,在与家长签订的合同中还明确标注:“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以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不少戒网瘾机构打着戒网瘾的旗号,用强迫的手段如打骂、吃药甚至电击等暴力手段来矫治青少年的网瘾。

 

姚贵忠指出,网瘾的说法并非疾病学诊断,确切地说网瘾是种社会现象,而非疾病。但有些网络成瘾者确实存在心理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也表示,事实上,网络成瘾更准确、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网络使用不当”。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否定了“网络成瘾”这一说法,并明确表示,对于网络使用不当行为的干预,绝不是中断或终止其上网行为,且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

 

王彦玲说,网瘾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心理辅导教育极其重要。不应把网瘾青少年当成“病人”,更不能来摧残,而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让孩子从网瘾中一步步走出来。这些“戒网瘾”机构天天打广告,家长们病急乱投医,不明真相前迫切地把孩子送进去,有些还把孩子绑进去,导致矛盾激化,使孩子仇视家长和社会。网瘾没戒,反而带来了其他问题。

 

王彦玲表示,简单粗暴的管理并不能教育好孩子,滋生这种恶习的家庭环境没有改变。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叛逆期,方式不对的语言暴力、体罚等更容易激起孩子反抗的情绪,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网瘾孩子渐低龄化

 

如果一个人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了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影响了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完成其本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义务的话,就可以认定其网络成瘾。2010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近年来,网瘾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甚至一些孩子才四五岁就已经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世界。

 

壮壮(化名)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一年多,老师总向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讲、欺负同学、不会与人沟通甚至跟老师对着干。当家长带着孩子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孩子还在玩手机游戏,不仅不回答问话,嘴里还不时喊着“冲”“上啊”之类的话。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时就是这样,除了看动画片就是玩手机,如果有人抢走手机,他就会发脾气、摔东西。

 

王彦玲表示,壮壮的情况就是明显的网瘾,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瘾都有一个由喜欢、留恋、沉迷到不能自拔的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有了痴迷网络的苗头,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并适度干预。低龄儿童来医院治疗,多数反馈的问题是逆反、不听话,经过接触就会发现,其中不少是“网瘾”导致的,只是比较隐蔽,这些孩子出现“网瘾”多数是因为长时间玩手机、玩平板电脑,家长未及时加以制止。

 

网瘾除了对心理的影响外,对孩子的身体也实实在在地存在巨大的威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金行表示,在中医而言,网瘾病位在心。心既产生上网的动机,而且又通过上网来获得欣快感,而这种欣快感也是心理的一种需要。本来欣快感是一种正常的情志反应,但网瘾者长期处于通过上网而获取欣快感,久而久之,心理就越来越饥渴,越来越希望获得更多的欣快感。“物极必反”,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欣快感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在沉迷上网中追求快乐的同时,付出的却是五脏皆伤、生长机能衰退的代价。

分享到:
关键词: 戒网瘾 网瘾 教育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