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读物:很黄很暴力

viviok| 2013-09-02 17:30:58
阅读()

《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封面

 

快速增长的儿童读物市场吸引无良书商,而大人们对此关注甚少

 

儿童读物市场增速极快,有利可图

 

儿童读物之所以会有“很黄很暴力”的趋势,首要的原因是有太多商人盯上了这块“肥肉”。有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少儿图书市场规模翻了好几番,达50多亿元之巨。2011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同比增长率为5.74%,而少儿图书一骑绝尘,同比增长达到了16.18%,而易于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占少儿读物的比重多达40%左右,同比增幅更在20%以上。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有530多家在出版儿童图书,原因就在于,出版社认为儿童读物投入少,销量高,家长给孩子买书,最舍得花钱,于是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出版儿童图书,让现在的少儿读物市场既红火又混乱。

 

出版商很多只为卖书,并不计较书对儿童的影响

 

商人给予儿童读物市场极大的热情,然而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本土作家和作品却很少。这使得出版商引入了大量低劣的作品到儿童文学的市场上。而且,为了卖书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出版社专门印上“少儿不宜”, “成人内容”, “谢绝男人购买”, “密室有风险,阅读需谨慎”等等“善意提醒”的字样,并非是真的要替青少年的健康阅读把关和负责任,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的是营销心理战,欲擒故纵,顾左右而言他,煞有介事,现实的结果也正和出版社的非分意图,这些“善意提醒”“反作用”频发。有孩子坦言,本不想买,看到“少儿不宜”就很想看看了,看来出版社动歪脑子用歪办法的路子起到了想要的效果。

 

典型的例子是前些年被禁止出版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本书描述“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原来‘骄傲自大’,欲害死她的继母则从继母变成了生母,生母欲对她下毒手,竟是因为她与自己的父王‘乱伦’,招致了母亲的刻骨嫉恨”;“《睡美人》中那位勇敢、仁爱的王子,他拯救中了魔法而长睡不醒的公主,竟是因为他有性变态的‘恋尸癖’。”这是格林童话的真相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两位日本女作家用比较变态的视角解读并衍生出来的作品,根本不再是针对儿童的了。然而,国内书商却对之趋之若鹜,在引进版的书封皮上公然宣称这是“你没读过的出版原型”、“传统版本只是屡经修饰的第七版”、并且还表明是“格林兄弟”原著。这是百分百的欺骗宣传,但在效果上却无疑很能够吸引眼球,包括吸引分辨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可能会造成相当的危害。

 

而大人们对此关心并不足够

 

然而,孩子们的家长对这些市场上的“儿童毒物”重视程度却相当不够。上述一些实例中,大人都是偶然才发现孩子们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更多的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阅读的需求,但往往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而由于这些题材被理所当然视为儿童题材,很多家长就不会去看,从而也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有可能会接触到有害信息。

 

事实上,像被称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其作品里就有些不适于少年儿童看的情节。如《杀人蚁》中,就曾有这样的描述,“杀人蚁每次吃人血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吃5分钟。吃完后趁兴与异性同胞以死者的尸体为床交配生育……在死者的身上大肆做爱大肆生育,每只雄杀人蚁能在10分钟内繁殖50只后代。”

 

但这样的事实知道的人并不多,至少没引起大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事实上这种文字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的。而且,由于孩子们能在学校里组成圈子,“毒物”们的传播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而家长们很可能对此缺乏认知,如同主流微博圈无法想象一个叫鹿晗的偶像派明星只发了5条微博就收获了188万条评论一样。

 

对“儿童毒物”有戒备的家长,也往往不知该让儿童阅读什么

 

即便那些担心“儿童毒物”的家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这一现象。因为很多儿童读物缺乏新创意、内容陈旧,还有就是选题或故事雷同,以致孩子对传统儿童读物没了兴趣——现今市场上低龄童书“幼稚化”趋势十分严重。不少童书作者笔下还是“小猫小狗”一类,语言上也故意蹩脚地学小孩子说话,因其矫揉造作、逻辑简单、流于说教而遭到孩子的“唾弃”。一位小学二年级生称,奇幻的王子公主童话、生动的小动物故事已经“太幼稚”,不过就是在把他们“当小孩子哄”。“看了开头我都能猜到结尾,没意思。”对于家长、朋友送的一些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童话书籍,他都不屑一顾。

 

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合对此有过评论,“现在一提阅读,就往往是读‘经典’,各种‘不得不读的经典故事’泛滥。世界发生这么大变化,儿童最重要是要关心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事情。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们提供那些虚拟的、和他们现实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了。我04年在意大利博隆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就已发现公主童话已渐渐退出儿童读物出版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让孩子们提前阅读严肃的作品,甚至给5岁的孩子买《十万个为什么》,都没想过孩子是不是看得懂。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