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长寿希望寄托在巴马

vivi23| 2013-08-13 09:09:30
阅读()

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亡的肿瘤患者,却朝圣般的集聚于巴马,有的人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认为爬行中让内脏悬空,彼此抚摸,还能从地气中汲取能量;有的人为了治疗癌症不惜喝尿一试。巴马成为了许多“富贵病”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

 

巴马一90岁的老人还在稻田里种稻子

 

巴马是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如黛群山中的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却是闻名遐迩的世界五大长寿地之一,每10万人中拥有30.98位百岁老人。这块长寿之地现在正经历着汹涌的人口移民。数万患了癌症和其他难以治疗的“富贵病”的人,把巴马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这些被称为“候鸟人”的移居者坚信,喝这里的水,呼吸这里的空气和吃这里的饮食就能治疗疾病,恢复和获得健康,并能长寿。因此,这种疗法和养生又称为“巴马疗法”。

 

移居长寿之地就能治疗绝症并获得健康长寿?未必。无数生物医学研究和世界各地长寿现象的调查,一直在述说着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原因在于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而非生活在长寿之地。

 

世界公认的五大长寿之地包括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南疆和广西的巴马。这些地方的饮食并不一样,饮用水也未必含有多种营养及抗癌抗病因子,但是人们的长寿、不患癌或少患癌却是共同的。原因在于,这些地方除了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外,还在于有更为重要的几个条件:合理的饮食起居、无忧无虑或欲望较低(心理压力小)、长年的体力劳动和遗传因素。

 

这些因素看起来简单,但现代人却很难做到。以合理的饮食起居为例,主要体现在不吸烟、不喝酒、不挑食、饮食多样化、不熬夜、起居有规律,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事实是,只要遵守了这些简单的规则,即便生活在自然地理条件不好的地方,也可能不患癌,轻易不得病,并且长寿。

 

例如,北京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而且生活节奏之快和工作竞争压力之大,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样不宜居的地方,当然达不到世界上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却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百岁老人。2012年的统计表明,北京市的百岁老人有470人,而且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区,甚至很多百岁老人并非素食者,而是喜欢吃红烧肉。其实,他们的饮食多样和践行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其长寿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巴马,当地人清淡朴素和无欲无求的生活,是移居者难以学到并实施的。巴马人的厨房里除了油、盐、生抽,找不到第4种佐料;一把野菜可以煮成一碗汤,一天3顿,顿顿玉米;每天上山下地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这种简单没有奢望的生活,很多人可以看在眼里,却难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行为。因此,也注定了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巴马,但未必就能治病和健康长寿。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正式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16字格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因此,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地,都掌握着健康长寿的钥匙,就看如何使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准生活,改掉种种陋习,即便不去巴马这样的长寿之乡,也有望延年益寿,治愈疾病。

 

小编点评:巴马当地人长寿除了得益于当地的环境好,主食也以素食为主,此外还保持一个良好的好心态,以及经常干农活。哪怕是以及90多岁了,还经常做一些农活,身体硬朗。城市人想要长寿其实在哪里都可以做的到,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健康长寿的基础条件,并不是说去长寿村住一段时间就一定能治病和健康长寿。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