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维权难 医学法律无清晰界定

bobo| 2013-07-16 11:13:23
阅读()

近年来,“过劳死”不仅威胁着我国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还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80后此为了“过劳死”的主力。他们活跃在高科技领域、IT等行业,普遍存在加班的现象。过度的工作与带病加班让年轻人过劳死,有些单位无节制的加班,已经成为员工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事实上目前过劳死在医学法律的界定并不清晰,也给过劳死的维权加大了难度。

 

 

6月17日,安徽小伙李哲高温下加班12小时死亡,生前多次预言自己会“累死”。今年以来,“过劳死”现象频现报端;5月15日,福州某知名IT公司一位年轻员工因过劳而发病毒性心肌炎意外死亡;此前的5月13日,北京一位年仅24岁的广告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据报道,去世前,他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23点以后下班。

 

这些年轻员工猝死事件,让“过劳死”一次次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过劳死”不仅威胁着中国生产一线上劳作的普通职工,还呈现出逐渐向高科技领域、“白领”阶层蔓延的趋势。

 

“过度的加班和带病工作,并非体面劳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年轻人‘过劳死’给社会敲响沉重的警钟,也让现行的劳动保障制度遭到严峻拷问。”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单位无节制的加班,已经成为员工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李炜说,“立法部门应对《劳动法》进行完善,明确加班的限度与强度,将‘过劳死’明确纳入法定职业病范围并进行法律救济。”

 

迫不得已的“加班”

 

2010年,杨丹(化名)从重庆某大学营销专业毕业,应聘到北京一家公司做市场销售。对她而言,在这将近3年的时间里,加班是工作常态。

 

“我与另外两位朋友合租南三环的一套两居室,但平时很少能见面,因为每个人工作都很忙,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到外地出差。”杨丹说,“我有时还会通宵加班,上午在家睡几个小时,下午又来到公司工作。”

 

“对我来说,休息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周末和假期的概念。老板让你加班你就得加班,不干可以走人。”杨丹说,“现在身体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经常会胃疼、感冒,甚至神经衰弱、失眠等。”

 

最近,本刊记者在北京等地调研发现,像杨丹这样工作状态的年轻白领较普遍。主要集中在销售人员、网页设计、文秘等职业。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难找。不少年轻人对现有工作很珍惜,不会随便放弃,所以对老板的加班要求不敢轻易拒绝。加班成为了不少年轻人“为保住饭碗而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工作。”北京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的小王抱怨,“尽管工作量大,人手不够,但老板为减少用工成本,往往不愿意再招人,以致加班成为公司每个人的工作常态。”

 

“再累也得挺着。看看每年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还有什么奢望呢?”小王说,“每个月都要交房租、水费、电费、通讯费,还要吃饭,都指望着这份工作。只要不上班两天,都会闲得让人发慌。”

 

“目前很多青年是独生子女。不少年轻人结婚后,不仅要建设好自己的小家,还要同时赡养双方四位老人。加之物价不断上涨,很多年轻人经济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不得不自我施压,期待拼命工作提高自身能力,以免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不够完善。年轻人对养老、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多数期望趁年轻将未来收益在当前实现,而代价就是大量透支身心健康。”齐善鸿说。

 

“现在企业的用工成本高、利润薄,不少处在原始积累期,企业对员工的劳动强度就会要求很高。”李炜说,“如果行业的发展是靠透支员工生命来换取,这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行业与社会的悲剧。”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