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忧!贫困儿童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vivi02| 2013-06-17 10:55:44
阅读()

都说现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基本的吃饭穿衣不用再愁了。但是你知道吗?仍有部分贫困地区的儿童吃不饱、穿不难。一些在我们生活中认为垃圾的“山寨食品”却成为他们难得的美食。因而,他们的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成长之困:四千万贫困儿童调查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许多孩子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节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幸运。在广西、贵州、青海、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生活着四千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

 

尽管近年来这些儿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他们在营养健康、疾病防控、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儿童的差距仍在扩大,长期的贫困导致他们的精神世界黯淡无光,远离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更让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迷茫。儿童的命运既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四千万贫困儿童的成长。

 

记者走访发现,小学阶段在校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的情况,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展寄宿,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赶路上;部分学校缺乏水源和“工友”,导致“3元营养午餐”缩水甚至不能提供,儿童营养难以保障,体力和精力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存在兼课和一身多职现象,教学能力比较弱。

 

“最大心愿是一人睡一张床”

 

在有条件开展寄宿的学校,受学生不断增多和低龄化趋势的影响,一系列生活保障难题和安全隐患也逐渐凸显。

 

12岁的刘海宁是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银山畈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银山畈中心学校坐落于大别山深处极为偏远的乡镇,被称为当地的“西伯利亚”。全校一年级至九年级300余名学生中,200余人住校。

 

在刘海宁的宿舍,不足20平方米的屋内,摆着6张老式的铁架子上下铺床,已经有一米六个头的刘海宁告诉记者,12个铺位总共睡了21个男生。“两个人睡一张床,腿都伸不开。有一次太挤了,上铺同学都摔了下来。”刘海宁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我初中毕业前能一个人睡一张床,这样腿就可以伸直了。”

 

和刘海宁不同,住校的女生因为人少,可以一人睡一张床,不过“洗澡难”则是她们最头疼的事。银山畈中心校的宿舍楼每层有一间集体盥洗房,外间是一排自来水龙头,里间是厕所。学生们告诉记者,平常洗澡只能在厕所里。

 

银山畈中心学校是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缩影,标准化宿舍配套不到位、食堂配套用房紧缺、缺少专职生活老师,不仅学生生活有诸多不便,也为校园安全埋下了隐患。

 

身体发育迟缓 健康状况堪忧

 

与城市的不少“小胖墩”相反,许多贫困地区儿童吃饱饭尚成问题,营养不足、发育迟缓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健康状况令人心忧。

 

一天两顿饭 干粮是午餐

 

上午快10点钟的时候,捧着盛有大半碗南瓜粥的搪瓷碗,围坐在一屉馍馍前,13岁的冯翻翻狼吞虎咽地吃着,这是她每天的早饭。吃完这顿,下一顿饭要等到下午放学后才能吃上。

 

冯翻翻是陕西省延川县土岗乡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寄宿学生,在这个山大沟深的陕北贫困山区,一天两顿饭是常态。在学校,记者看到了一张学生作息时间表,上面显示从早晨6点50起床到晚上8点40熄灯的近14个小时内,只有早上9点40和下午5点40两个用餐时间。

 

每天早饭时间,学校会同时给学生分发一盒牛奶加一个鸡蛋的营养餐,冯翻翻拿到牛奶和鸡蛋后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锁到宿舍柜子里。“留着晚上饿的时候吃。”她解释说,晚上学校一般会做面吃,晚自习后还是会饿。

 

在青海省乐都县达拉土族乡甘沟小学,一年级土族男孩李永祥今年8岁,每天早上他7点起床,吃一袋方便面,然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赶半个小时山路到学校。当记者问他午餐吃什么时,他和几个小伙伴都从书包里掏出了塑料袋,有的包着油馓子,有的是干馍馍。“学校中午会发一袋牛奶,就着牛奶吃。”李永祥说。除了牛奶,学校还会发一个苹果和一个桃酥。

 

除了正常的三餐营养保证不到位,校园周边的各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山寨食品和“垃圾食品”也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隐患。奥加奥饼干、康帅夫方便面、绿白口香糖……在不少贫困山区的学校周围,仿照知名品牌的“三无食品”或者“山寨食品”屡见不鲜,而这些都成为孩子们眼中难得的“美味”。

 

冯翻翻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最想吃的就是方便面,有时一块两块的零花钱攒下来就为了买八毛钱一包的方便面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