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洋奶粉 揭穿“山寨洋奶粉”的换皮之术
“三鹿奶粉”是许多中国人心里的痛,现在的父母养个娃真是太揪心了,生孩子难,买罐放心奶粉更是难上加难,在买奶粉这件事上,中国父母可谓是步步惊心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买到山寨奶粉就误了宝宝的一辈子。许多父母已经不放心国产奶粉了,于是纷纷转战国外洋奶粉,从香港买,让别人从国外代购,但是现在就连洋奶粉也靠不住了,鉴于国内对于洋奶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中国父母对洋奶粉的信赖,许多山寨洋奶粉也应势而生。
贴牌洋奶粉畅行无阻
“让宝宝喝上放心奶!”这是众多妈妈的朴素心愿,也是许多奶粉厂商的郑重承诺。然而,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的5年间,面对结石宝宝的悲惨境地以及接踵而出的奶制品丑闻,国人对国内奶粉厂商的信任降至冰点,众多扛着“原装进口”招牌的真假洋奶粉乘机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各类在欧美国家闻所未闻的“国际知名品牌”。
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洋品牌中,有的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外按照中国国标加工生产,属于名副其实的进口奶粉,但却在原产国本地没有任何销售,专供中国市场;有的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完成,依然可以称得上是进口奶源,但在广告宣传上却云山雾罩;还有那么一些甚至只是在国外注册的洋品牌,杜撰一个个百年品牌的历史故事,使用的是国内奶源,生产加工也在国内完成,属于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却在销售时大玩文字游戏,给自己标上100%进口奶源,号称原装进口,以超高定价攫取巨大的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游走在法律空隙的贴牌洋奶粉,妈妈们即便拥有火眼金睛也难辨真假,往往成为花大价钱的“冤大头”。从事过贴牌奶粉销售的业内人士曝料,国外知名洋品牌不超过100家,其中仅有2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有些仅以品牌授权方式运作,生产和销售都全部在中国境内,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奶粉品牌已经超过了100家,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超过八成的所谓原装进口洋奶粉全都是在蒙人,贴牌“洋奶粉”,怎一个乱字了得!
新西兰奶粉辟谣忙
今年4月,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声称来自新西兰的婴儿配方奶粉多达200多个品牌,但是真正新西兰本土企业的品牌并不多,目前也只有6个企业的20多个品牌销往中国市场。
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不少国内的个人或公司到新西兰当地注册品牌,这种形式中,有在新西兰当地选择奶源,委托当地企业严格加工并只销往中国的品牌;也有注册商标后,不清楚是否使用奶源地的品牌,打着新西兰奶粉品牌‘山寨版奶粉’的旗号,前者从质量上讲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后者就很难判断。目前中国市场上这种打擦边球标注为‘新西兰奶粉’的品牌特别多。”
为了与其他山寨品牌区分,协会负责人表示,“以后,只要是新西兰本土婴幼儿奶粉出口品牌,成为协会会员后,产品包装上都将会印制统一的协会LOGO”。而贸易商和个人注册的新西兰商标如果希望“洗白”自身,成为新西兰本土配方奶粉协会认证的品牌,就必须在新西兰“设立办公室,有专门的人员,企业保持正常的出口业务量和在保险公司投保,并且都要接受审计”。
正当人们准备为此正名活动拍手叫好的时候,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该国负责农林渔业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在4月19日紧急发出声明,指出“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奶粉中,并不是只有上述协会成员所生产的产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新西兰奶粉”。“新西兰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并不代表新西兰政府立场,同时也不能代表新西兰国内主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新西兰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排名,占有率在0.5%以上的生产商中无一是“新西兰配方奶粉出口协会”的成员。的确是太不主流了。
虽然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该国注册生产商信息可在其下属的食品安全官网查询得到,但要想知道具体品牌背后的信息目前仍非易事。
记者就此向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求证,希望这家公司能够透露一下给国内的哪些品牌商提供用于婴幼儿奶粉生产的大包装奶粉?但记者得到的答复是:很抱歉,客户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看来,想要弄清楚洋奶粉的身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懂得英语、荷兰语、德语、法语,还要熟悉商标、授权法律、进出口贸易规则以及检验检疫证明,说不定还得实地考察才能真正从雾里看花、云山雾罩的假洋品牌中找出真主。
对了,千万不要相信条形码防伪。因为条形码没有任何防盗用或者防伪功能,条形码国际登记查询也只是能够查明条码是哪个公司登记的,对于中国的造假者而言,仿造条码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劳力士和iPhone都可以仿得一模一样,印刷一模一样的条形码更是不在话下,淘宝有些店铺会告知让顾客去查询条码来辨别真伪,这是个很不负责任的方式,举例而言,A公司登记并在产品印刷包装上使用了A12345的条形码,假冒者B在自己假冒的产品上也同样使用这个A12345条形码,那么,你在国际条形码检索网站输入条形码下面那串数字,查询结果自然就是真的,但实际上刚好相反,所以,使用条形码来辨别没有任何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