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新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jswei69| 2013-04-05 02:39:38
阅读()
副标题

 

 

  毋庸置疑,禽,是流感病毒基因巨大的天然贮存库,是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的重要物质基础。水禽到岸禽,岸禽又到“猪”啊。死不得其所的水葬死猪,和这个禽流感病毒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加之时间上的前后脚,更让人浮想联翩。莫非,投江死猪真变成了愤怒的小鸟?

 

  1976年, 古典猪流感病毒居然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人间流行开来;欧洲猪群中也发现了禽源H1N1和H1N2毒株;1989年,甚至马也不甘寂寞,加入这个队伍了,马群中也分离到禽源H3N8流感病毒,并证实了马流感病毒H3基因来源于禽的流感毒株。所以就有这样一种假设,较之禽,和人类更接近的猪,充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间的接力手兼搅拌混合器,在猪这里重组,使这种病毒能在人群中增殖和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有这样的特征。

 

  那么这次的H7N9,和黄浦江的死猪之间有必然联系么?这是很多人心底的惶惑啊,就目前资料分析,我个人推断,这多半是冤枉了二师兄。

 

  因为死猪出发地在浙江嘉兴,无论之前还是目前,猪死之地都还没有发现H7N9感染患者,检测部门抽查留存的死猪样本中也仅只检出过猪圆环病毒。另外, 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在猪中仅报道分离出过一株,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猪病例还未见报道,H7亚型和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猪身上重组的可能性就不大,猪居然将病毒载体量不大的H7和N9搅合感染了,还传染给人,这可能性自是更小了。当然,不排除我国养猪户之前存在疫情漏报的情况。

 

  也有人质疑,为什么耗费20天才能确诊H7N9感染,却迅疾否认死猪有禽流感病毒呢?这种质疑是因为对于不算争气的政府本能的不信赖,也是对于生物学检测的不了解。全套完成病毒分离提取,培养,序列检测,最后复核等等过程,20天还是算不上故意拖延的。单单确定猪是否有禽流感病毒,目前技术手段仅只需要一天就够了。确实不排除刚死的猪能检测出来,但死亡时间过长,猪尸体腐烂就检测不出来了,但是反过来说,是不是也说明这也就没有了沿江播撒病毒的可能性了呢?另外,为什么,这些猪在浑身都是病毒的时候,不狠狠传播给没有照料好它们的养猪户呢?

 

  国家疾控应对能力也能让我们吃颗定心丸。痛定思痛,十年前的非典也算是传染病防控的大练兵。十年一剑,努力已见成效,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和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先后切实建立起来了。就说这次安徽省确诊的一例病例,就是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发现上报的,上海市的两例患者则是发现于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传染病防控体系,无论人群暴发控制能力,还是重症临床救治能力都在全球前列。这一次H7N9来袭,已经有经验,也懂得透明和及时的信息公开是最好的风险交流的政府,应对已是成竹在胸。美国CDC已经宣布启动H7N9的疫苗研发,我国科学家也完全有能力在几个月内让H7N9疫苗投入使用,目前动物用禽流感疫苗最多3个月,人用半年。

 

  面对还不知根知底的H7N9病毒,普通人群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多用肥皂认真洗手、勤洗手,不要用脏手随便揉眼睛;多开窗、常通风,哪怕PM2.5十面埋伏,哪怕春寒料峭,也要一天换气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密闭空间是病毒流行的最爱;再则就是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多锻炼,保证睡眠充足,心情宁和;另外,避免接触食用病死禽畜,当准备生的肉类食品后,彻底洗手,认真清洗和消毒肉类产品接触过的表面。生熟菜板严格区分,肉蛋类食品都忌生猛,一定要熟透再吃,人心惶惶之时,水还是烧开了再喝。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任何人因为食用煮熟的禽类和肉食品而感染病毒,但适量少吃一点肉类制品,让畜禽的养殖密度低一点,生存环境好一点,也是间接为抵抗禽流感做贡献。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是禽流感病毒心之所爱,也少去为佳。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万一不幸出现高热和呼吸困难,第一时间就医。温馨提示,达菲不是预防用药。还有,依据H5N1的经验,年轻人更容易成为禽流感病毒的重点攻击对象,而普通流感主要袭击儿童和老人。所以,年轻人保持平和心态,规律作息,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稳态就更重要了。

 

  当然,在现有疾控条件和卫生状态下,我们也可以有从容优雅的风范,如此而已,一切终将过去。但是,作为人类,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公共卫生基础如何?我们的畜禽疾病防控如何?倘若某种禽流感病毒长期在禽类流行,那么发生人类感染的机会也将持续存在,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畜禽的健康,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改善畜禽生活卫生条件,做好畜禽的疫病控制,禽好,畜好,人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