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惨变补药谁之过?

cuteyy| 2012-08-17 09:32:44
阅读()


 

  在一些国度,人们迷信于珍稀动物具有神奇的医疗养生功效。比如熊胆、鱼翅、虎骨、虫草、鹿茸等,都被人们用作药补食补的好材料,虽然没有任何被证实的疗效,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最终导致这些珍稀动物面临灭绝之灾。

 

  比如国人喜食鱼翅,其实这要追溯到明代,历史上认为明代人最先开始食用鱼翅。而认为鱼翅有养生作用的是《本草纲目》,其提及“(鲨鱼)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 此外,《潜确类书》上亦有这么一段:“湖(胡,或虑——引者)鲨青色,背上有沙鳍,泡去外皮,有丝作脍,莹若银丝。” 虽然有介绍鱼翅美味,但并没有说明鱼翅有什么特别功效。

 

  活熊取胆如此残忍却依然有市场,就是因为人们认为熊胆有清热解毒、养肝护肝等超于常规药品的疗效。最早提及熊胆疗效的是亦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中这样记载:熊胆,苦寒,凉心,平肝,明目,杀虫。对熊胆的作用也有这样的记述:熊胆———苦、寒、无毒,主治湿气热盛以及恶疮,小儿惊痫等,可见熊胆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在医疗水平发达的今天,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西药比比皆是,但是人们却还是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熊胆,因此活熊取胆的饲养场也运用而生。

 

  除了月黑之外,其余部分动物药材来源于野生动物,导致了长时间的大规模捕杀。中国野生麝在上世纪50年代尚有350万头,捕猎高峰期曾经出现漫山遍野都是猎套的壮观景象,如今下降到不足10万头;野生虎在中国更是几乎灭绝;甚至远在非洲的犀牛也出现了数量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虽然中药不是物种灭绝和生态变化的唯一原因,但却承担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们喜欢用珍稀动物作为补药源于一种物以稀为贵、食物越珍稀越补的情怀。但是这种情怀间接导致了珍惜珍稀野生动物面临灭绝之灾,演变成了文明社会里了一出的极不和谐的悲歌,如果不改变观念,人类会为此付出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更严重的代价。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