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签订协议防收红包有用吗?

flower| 2012-08-06 11:41:36
阅读()
副标题

 

  反方>>签这种协议或流于形式

 

  红包本身就是暗箱操作的,怎么会写在书面上呢?更多的患者对卫生部拟出台的这一新规表示质疑,认为这种协议只是走形式而已,如果现行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红包现象”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患者给医生送红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这正是矛盾日益突出的医患关系所致。患者家属陈先生告诉记者,不久前他父亲在省会某医院做肝部手术时,他给主刀医生和护士长都送了红包,后来发现和他父亲同病房的其他人也送了。“医生到底会不会认真做手术和治疗,我们没办法、也不敢去检验。”陈先生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送还是比不送更保险,即使签了协议也如此。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部分患者是因为从众心理,不送红包便担心得不到好的服务;也有一部分患者是想得到额外更好的服务,比如提前住院、提前手术、找知名专家等。省会一所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一名医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不建立起来,“看病难”的现状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仅靠一纸协议,估计还是难以打消患者的疑虑。

 

  专家看法: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是关键

 

  “医生收红包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行为,而且还有损医生的尊严。”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对此,虽然每个医生都表示认同,但也有医生表示,目前医生面临高风险、高门槛、高强度但收入不高的现状,红包便成了医生劳动价值的扭曲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医生不能依靠政策规定获得体面的收入,而要用收红包的形式来提高收入,最直接的是损坏了医患关系。而解决医生劳务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的问题,必须靠政策解决。目前,已经有医院在医药分开、增设医事服务费、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先行一步,让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有所体现,这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开始。

 

  有专家认为,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是需要解决医疗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病人找不到好的医生,或者做一个手术要等很久,送红包便成了解决稀缺资源的手段。因此,卫生部门要想办法开放医疗市场,解放医生,为其提供有效的平台,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加大医疗服务供给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