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签订协议防收红包有用吗?
拟出新规:双向签字防止收受红包
今年下半年,全国将全面启动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公立医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8月1日,卫生部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卫生部将医院管理廉洁风险防控、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供应商诚信管理、患者满意度管理列为“高”风险等级重点防控内容。
其中,在开展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方面,征求意见稿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诊疗服务行为,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
征求意见稿规定,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即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
观点交锋
正方>>有望缓解收受红包现象
省卫生厅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明文规定告诉患者和医生,送红包和收红包都是不可取的,对于规范医疗行业从业人员行为是必要的。
“我们其实早就这样做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肖政辉告诉记者,在给每一个患儿家长的入院须知里,医院都明确告诉家长们,医生不能收受患者家属送的红包,也提醒患儿家属不要向医护人员送红包。肖政辉表示,在入院须知里加入了这一提醒后,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遇到实在推脱不掉的情况,医生会将红包交到住院部冲抵患儿的住院费用。目前,该院每个月有登记的以这种方式为患儿交住院费的约1万多元。
“此举可进一步推动医院医风医德建设,进一步明确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省会长沙多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患双方签订“拒收红包协议”,对缓解“医疗红包”现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患者送红包是以为别的患者都送了,怕自己不送的话医生可能不好好给他看病。”许多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签定协议后,患者便不会再觉得不送红包可能得不到好的治疗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送红包的可能。
昨日,省会医院多名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医生退给患者的并不仅仅是红包,而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一种自然体现,彰显的是治病救人的基本医德医风。双向签字拒绝红包,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起码要求,此举实施后,备受公众诟病的“收红包”现象可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