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鱼翅“变身记”:二十元成本千元销售

phoebe| 2012-08-03 15:32:43
阅读()
副标题  
  营养只相当“猪蹄“鸡皮”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营养学、海洋科学等业内专家了解到,鱼翅营养只相当于“猪蹄”“鸡皮”,所谓“鲨鱼不得癌症”的消费观念,其实在于鲨鱼自身独特的血清而与鱼翅无关。
  
  山东省营养学会副会长杜慧真表示,“翅、参、燕、鲍”是中国传统饮食概念中四大顶级海产,普通消费者认为,鱼翅是排在首位的“顶级补品”,其实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据杜慧真介绍,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胶原蛋白,平均每百克中含有80克胶原蛋白,但胶原蛋白并非鸡、鸭、鱼肉中的优质蛋白,鱼翅价格高昂其实是“物以稀为贵”造成的,也受投资者炒作、人们攀比心理作祟等因素影响,营养价值并非特别高。“胶原蛋白是一种不完全蛋白,缺少了色氨酸无法转化成完全蛋白,其营养价值跟猪蹄子、鸡皮、鱼皮等相差无几。”她说。
  
  然而,专家和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相关标准缺失,一碗鱼翅汤,里面含有的营养成分有限,且有可能为消费者身体健康埋下不少隐患。
  
  杜慧真等专家介绍,鲨鱼身处海洋食物链的顶层,体内重金属富集情况较为普遍,其中重金属汞又多聚集在鱼翅部位,这些重金属很可能会造成男性不育,损害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但由于长期以来全国鱼翅的总体消费量相对较小,目前食品检测部门尚未开展对鱼翅汞含量的常规检测,也没有对此的相关查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日前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鱼翅是没有药理作用的,“很多人热衷吃鱼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鲨鱼不得癌症,但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鲨鱼之所以不得癌症,在于它自身具有独特的血清,跟鱼翅没有关系。”
  
  记者调查了解到,相对于真鱼翅的重金属问题,“素鱼翅”的问题更加突出。“素鱼翅”的主要成分是所谓的“食用明胶”,由于明胶与皮革蛋白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难以确定炼制“素鱼翅”的原料来源。由于假鱼翅基本是三无产品,无法确定其制造工艺,因此也不能排除其使用工业用料炼制的可能。
  
  被消费的“身份符号”:三问鱼翅消费乱象
    
  多年以来,鱼翅消费因为环保、伦理和营养等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尽管如此,鱼翅仍然位列海味八珍、以数百上千元的天价成为高档宴请的必备“曲目”。《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走访广州、济南等交易市场,试图呈现鱼翅消费背后不为人知的问题。
  
  鱼翅消费凭什么大行其道
  
  鱼翅本身没什么味道,营养也只相当于猪蹄、鸡皮;吃起来更没什么特别的香味,和吃粉丝差不多;所谓能够预防癌症的传言也已经被科学界证实只是人们天真的误读。那么,到底是什么铸就了鱼翅顶级食材的地位?
  
  1942亿元,这是2011年山东注册星级酒店的餐饮营业额,山东省鲁菜研究会会长王兴兰告诉记者,这个数字的大头是由鱼翅、海参、燕窝、鲍鱼等高档高价食材贡献。
  
  “一份100克重的干捞鱼翅,能卖到1500元。售价顶得上一车蔬菜。”王兴兰说。
  
  在广州市海味干果商会副会长伍惠汉看来,中国人食用鱼翅由来已久,已经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鱼翅本身营养并不丰富,但是附加的很多高级食材调汤,抬高了鱼翅的价格。而王兴兰表示,对大部分身处内陆、很少能吃到鱼翅的人而言,鱼翅成了身份的象征。
  
  广州市某高档酒店副厨刘师傅向记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酒店,一份鱼翅汤售价368元“点的一般是老板。”
  
  而在济南经营保健品生意的刘伟元为了接待生意伙伴,商务宴请频繁,时常出入济南著名的高档酒店“鱼翅皇宫”。他说,一般请客“都点贵的上,有面子”。刘伟元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商务接待,从不会主动想去吃鱼翅。他也知道鱼翅里重金属含量可能超标,只能少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通过吃鱼翅才能“显示身份“摆出谱来”。
  
  在很多环保人士看来,仅仅因为“面子”,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和食物链,让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鲨鱼因为“身份消费”而葬身,除了面子,更涉及伦理道德和生态环保这个更大的命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介绍,目前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禁捕鲨鱼或限制鱼翅贸易消费的法规,在世界范围内,对鱼翅消费的限制正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