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龄化日趋严重 如何破解成难题

xiaoke| 2012-07-14 14:17:43
阅读()
副标题

 

  小夫妻未来的担子

  双方父母再加外公外婆

 

  说起养老问题,家住杭州宝石社区的许婷眼下还是轻松的,但再过几年,她肩上的担子可就不轻了。

 

  许婷和老公小杨今年都是26岁,还没有孩子。许婷爸爸妈妈在老家金华做点小生意,家里还有许婷的奶奶。“奶奶80岁,身体现在还好,就是耳朵有些聋,所以我爸妈还能管得过来。”

 

  老公小杨是杭州郊区人,爸爸还在上班,属于“三高”人群,妈妈是家庭妇女,未来的养老和医疗是笔不小的负担。小杨的外婆外公也还健在,“外公身体已经不行了,平时是80岁的外婆在照顾,吃饭是我妈妈三姐妹轮流负责。”小杨说。

 

  虽然现状平静,可是想想几年后的样子,许婷和小杨的眉头就都皱起来了:“等我们生了孩子,要忙家里也要忙工作。家里老人要是都健康还好,万一有人像外公一样需要全天看护,我们两个就惨了。”

 

  先不说经济负担,时间和精力就让人承担不起。小杨算了一笔时间账:“每天都得工作、做家务,还得陪孩子,孩子大点辅导功课更离不开人。我爸妈住在郊区,来回路上要花至少一个半小时,每周就是能回去看他们一次就不错了,万一有点头疼脑热或是家里有什么突发状况,真怕应付不过来。”

 

  而许婷的爸妈还不在杭州,把老人接来杭州,买房或租房能负担吗?如果让老人住在老家,那就是空巢老人,每个月去看望一次可能都是很难的。

 

  “不敢想,不敢想,越想越害怕,等以后碰到问题再说吧。”许婷说:“我们家的问题太普遍了,差不多年纪的同学、同事,也都是这样的情况,都是独生子女要养好几个老人……人家能过,我们也能过吧。”

 

  助老员沈大姐的心酸

  独居老人,多希望有人来陪

 

  48岁的沈大姐,半年前成为了杭州古荡街道文华社区的助老员,每天的工作就走访老人家庭,看老人们有没有什么需要,比如东西坏了要找人来修修,或是有体力活帮忙搭把手。

 

  前段时间,沈大姐和社区其他助老员一起开展过一项带着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参观社区的活动,好些坐着轮椅、多年没有下过楼的老人,特别高兴。85岁的唐奶奶,十几年前腿脚就不灵便了,除了上医院,再没出过小区,12年后第一次看到改造过的小区外的风景,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

 

  “老人生病、行动不便还不算是情况最糟糕的,最可怜的是那些独居老人。”沈大姐说,那些独居老人最欢迎助老员上门,“你去看看他们,他们简直就像过节一样,有的老人照顾自己都吃力,可还是非要泡杯茶端给你。他们打心眼里把我们当亲戚。”

 

  沈大姐说:“有个陈奶奶曾和我们说过,有时候想给子女打个电话也不敢打,怕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老大、老二、老三,一圈孩子想下来,最后还是把电话放下了。”这话让沈大姐听着就心酸,“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般还有好几个子女,就这样都找不到人陪。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只有一个孩子,等我们老了,更没人来陪了。”将心比心,沈大姐很担心等将来自己年纪大了,孩子们该怎么负担这些渐渐老去的长辈,“一对小夫妻,上面至少有四个老人,怎么管呀!”

 

  杭州的老龄化趋势如此发展下去,如何破解养老困局,成了杭州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小编认为,破解养老困局除了要财政和公益基金更多地倾斜,建立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让居家养老更科学等,也需要社会的关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