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猝死:抓住发病后15分钟抢救机会!
这些年“猝死”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猝死”一词民众早已不陌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专家表示,中青年猝死比例上升,猝死主要原因与过度劳累、压力等各方面有关。
中青年“猝死”频频发生让人扼腕痛惜。据悉,猝死病例约2/3以上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不足1/3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之间。抓住猝死发病15分钟内的急救机会非常重要。因此,掌握现场CPR技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专家为您支招:心源性猝死的应急处理措施,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猝死发生。
中青年猝死:抓住发病后15分钟抢救机会!
特约专家:北京急救中心急救部医师贾大成
(1)中青年猝死 猝死多数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
猝死,指表面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病人发生了预料不到的、突然的心搏、呼吸停止,而且于发病后6小时内发生(心源性猝死于发病后1小时内心搏骤停,约占全部心搏骤停患者的80%以上)。日常所说的猝死一般是指心源性猝死,它通常是因为心跳节律发生异常导致的。正常的心跳应该是像钟摆一样有节奏的,但是当心跳节律性被破坏时心脏就会进入“心室颤动”的状态,心脏原本有节奏的有力的收缩舒张运动就变成了无规律的无效颤动,全身血液循环会在数秒钟内停止,而心脏则进入“心脏骤停”状态,大脑功能随之马上停止,人在几分钟内就将死亡。
据统计,87.7%的猝死患者的发病现场是医院以外的各种场合,而其中约2/3以上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不足1/3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之间。显然绝大多数病人根本来不及去医院,救护车也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到达病人身边,病人便在发病现场或送往医院途中发生猝死。因此,掌握现场CPR技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另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