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老酸奶”新论:无法检测工业明胶

jswei69| 2012-04-12 03:26:14
阅读()
副标题

 

  不法企业用废料生产食用明胶

 

  老酸奶企业、相关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先后出面为老酸奶“正名”。董金狮也认为,大企业不会使用工业明胶做食品,这一点是可信的。但一些小企业、不法企业呢?

 

  王敬忠指出,不法企业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的现象一直存在,这在行业内是一个潜规则。

 

  据《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过程,在追查“皮革水解物”的过程中,记者通过对山东等地明胶工厂的实地走访,用8500余字的篇幅详述皮革废料如何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为“食用明胶”。报道提及,从国外进口的“洋垃圾”及从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输入的皮革下脚料,在北方乡镇的一家家明胶厂、土胶厂经过加工、提炼,再运往全国各地的食品厂和医药企业,添加在牛奶、冷饮、糖果、香肠、果冻、方便面、胶囊等食品和药品中,从而完成一条秘密的、灰色的产业链。

 

  董金狮注意到,出来发言澄清的奶企均是知名品牌。他认为,真正值得忧虑的是那些把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周边作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小品牌,这些地方因存在监管盲区,导致问题食品屡屡出现。

 

  董金狮说,目前食用明胶的价格多在2.5万~ 3万元/吨,而由破皮鞋、动物皮下角料等制成的工业明胶价格贵的每吨卖1万多元,便宜的只有8000元~ 9000元/吨。

 

  王敬忠告诉记者,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的生产成本差距非常大,“目前,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3000 ~ 4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的价格也就是千元左右。”据他此前了解,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小厂家有1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有生产这些假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明胶检测空白亟待填补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工业明胶的检测技术须填补空白。

 

  在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工业明胶在列,检测方式是“无”。

 

  董金狮说,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差别是看不出来的。从危害的角度来说,“工业明胶有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铬等)。”检测方式的缺失,导致工业明胶非法使用的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检一样,“产品检测合格,但不安全。”

 

  除了检测方式的缺失外,对工业明胶的监管也有漏洞。董金狮说,一些明胶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根本不在包装上标示是食用级别还是工业级别,“工业明胶卖出去干什么?谁买了?也没职能部门去追踪。”

 

  价格差距大、检测技术空白、监管有漏洞,这些原因导致多种乱象的存在 :为了利益,不法明胶企业或中间商将工业明胶当食用明胶出售;个别企业采购员为赚外快,采购工业明胶充当食用明胶;不法食品企业和明胶企业心知肚明,但仍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不法明胶生产企业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本身就不达标。

 

  董金狮呼吁,一方面,老酸奶企业有必要告知消费者,其使用的食用明胶的来源。另一方面,明胶生产企业也有必要公示其生产的明胶去向。

 

  4月11日,记者致电多家老酸奶企业,希望对方能告知其使用的明胶的来源,但均遭到婉拒。记者就明胶生产企业相关事宜致电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长沙是否有这类企业他们还不知情。

 

  记者通过知情者采访到了长沙北山明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其自称为长沙唯一的明胶生产商,主要生产药用明胶,用于做药品胶囊外壳。该负责人介绍,在湘潭、邵阳也有几家生产明胶的企业。

 

  该负责人称,对于用下脚料制作工业明胶,而后流入食品的现象,他早有耳闻,也确实存在。但这种做法多发生在北方,如河北、山东等地,“我敢保证湖南没有这种现象。”

 

  微微健康网:破皮鞋熬制老酸奶、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然后就是消费者的愤慨和企业主的据理力争,最后三大协会也加入了进来,极力为果冻和老酸奶正名。当然,一些专家也跳出来说,目前我国对添加工业明胶的检测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专家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企业大佬们不是不想用食用明胶,而是无法辨别出工业明胶才左手抓一把右手抓一把,抓到什么明胶就使用什么明胶!而偶尔使用破皮鞋熬制老酸奶,也是因为忽然停电屋子太黑所致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