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乱象:假借问诊行卖药之实

phoebe| 2012-03-02 10:46:45
阅读()
副标题  
  ■真相
  
  真专家繁忙无时间上网
  
  在采访中,包括协和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小波、儿童医院宣传部门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其实在门诊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几乎每位医生特别是副主任级别以上的专家日常的工作都已经相当繁忙,很多都是“超负荷运转”了,他们根本无暇在网上回复网友留言,很多医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在网上“被开通”了个人网页。
  
  记者发现,有些网站不但提供在线对话式的咨询,甚至提供与某些医院知名科室专家一对一通话,10分钟的通话时间却要收取150元至300元不等的高额费用。对此,樊碧发表示,首先自己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在出门诊之余再去接听来自于这类网站的通话,此外他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与患者沟通。
  
  ■维权
  
  市民可举报举证难度大
  
  针对网络问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二队队长刘虹,她告诉记者,目前,由电信部门负责审核此类网站的资质,一旦获得资质后,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市民可以向他们举报,本市卫生监督部门将负责查实。
  
  不过,举报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记者发现,在举证环节存在很大的难度。刘虹介绍说,一些聊天过程的截图目前还不足以作为有效证据,除非该截图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公证,而所有公证材料需要举报人自行提供。
  
  对此,一些医疗业内人士也谈到,目前在治理网络医托方面存在取证较难的问题,因此,一旦患者在网上求医问药上当受骗,仅仅依靠现行的法律很难维护其合法权益。网站提供咨询的专家并没有进行实名制认证,对这些人的身份也存在监管的真空地带。
  
  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条件下,一方面,病人很希望通过网络了解医疗信息;另一方面,医疗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又无法保证。这就是当前网上求医的现状。
  
  ■提醒
  
  直接拨打医院电话咨询
  
  针对网络问诊纷繁复杂的现状,医生建议患者,在咨询或问诊前,最好先查一下网站是否经认证,有没有合法资质。对于提供了真实姓名的医师、专家,要仔细核对相关人员有无执业证。可上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输入相关人名查询以辨真伪。
  
  另外,可以直接拨打医院电话,咨询相关网站是否是医院开办,有条件的话,通过医院向相关科室医生本人直接求证。
  
  同时,在问诊过程中,也要“留个心眼”,如果提供咨询的人一味推荐某一种或一类药品,则要多加小心,不要尽信某一网站。
  
  ■调查
  
  省时省力带热网络问诊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挑选了多名被访对象,在40人中,超过六成人坦承都曾有过上网问诊的经历。这些人中,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有5名50岁以上被访者表示身体不舒服时,也曾经有过让子女帮忙上网问询病因的情况。
  
  问询的病情包括妇科疾病、小儿急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经常性晕眩、腹痛、不明原因神经疼痛、各类眼疾、男科疾病、皮肤瘙痒……网友们问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谈到为何首选网络问诊时,“省时省力”几乎是所有被采访对象都会谈及的最主要原因。现在不仅是大型三甲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就连一些有特色专科的二级医院也是一床难求,有点儿头疼脑热还能够在忍受范围之内的“小病”,相当一部分人就选择了先在网上问问。
  
  “挂不上号,请不了假,怕麻烦”成为了这些人选择网上问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现在大医院比菜市场还乱,到医院后,挂号排队、候诊排队,办卡、划价、取药楼上楼下地跑,跟绕迷宫似的,简直太麻烦了!”有网上问诊习惯的市民王小姐这样说。“带着孩子跑医院,又害怕交叉感染,所以小病网上问问再去药房买点药,能扛也就扛过去了。”一名孩子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原因之外,在采访中,还有一少部分人,也谈到有些病太过隐私,比如牛皮癣、性病等一些隐疾难以启口,因此,总想先在网上搜索了解一下。还有个别采访对象表示,从小就对去医院看病多少有点恐惧,这种鸵鸟心理也导致他们出现身体不适时,因怕看医生而选择网络咨询。
  
  ■法规
  
  网上禁止诊断治疗活动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的,只能在具有医疗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此外,记者了解到,卫生部还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称,医疗机构和医生不能通过微博进行诊疗活动。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就曾强调,对微博要加强规范和管理,不能通过微博来进行诊疗活动。可以通过网上知识的介绍让群众对疾病有所认知,对疾病的预防和平时的养生保健有所了解,但真正看病必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去就医。
  
  被媒体曝光的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通过网络宣传养生理念,进行网络营销和诊疗,自称能以泥鳅和当归疗法治愈世界疑难症“渐冻人”。但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她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
  
  邓海华曾表示,“马悦凌等情况都是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打着擦边球。”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国家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保健信息的管理。同时,卫生部还将配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的管理,加强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学宣传和正确引导。
  
  ■延伸
  
  不问医生问搜索险些送了两条命
  
  今年1月,杭州一位31岁女士怀孕35周时在家中突发肚子胀痛,孕妇怀疑是“假宫缩”,丈夫自行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有关“假宫缩”的相关症状,最终自己判断为“假宫缩”,而不去医院。结果半夜突发大出血。到这个时候,这对年轻夫妇才决定去医院求助。最终,经院方医生判断,这名孕妇实际情况是“胎盘早剥,大出血,胎心几乎听不到了,如果不马上进行剖宫产,大人小孩都会有生命危险。”最终,虽然保住了孩子,但婴儿一出生就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室。不问医生问搜索,险些送了两条性命。杭州红十字会医院赵剑虹医师叹道:“网络搜索可以自己看病的话,还要我们医师干吗?胆子也太大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