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场惊现“注胶虾”检测很难吗?
大虾里面被注入了明胶,在虾头和虾身之间形成了不少透明胶状物,这些虾被市民们称为“注胶虾”。对于“注胶虾”定性很难吗?即使作为一个新“品种”,按照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对其进行界定也应该十分轻松,要知道注胶的只是普通商贩,而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人才。而且,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调查和还原的,只要对“注胶虾”的生产过程做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就可以轻易得知“注胶虾”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甚至,对于“注胶虾”这样的新生事物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太严格的检测,按照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崔春明的说法,“根本不需要检测,肉眼就能分辨有没有注射。不管注射的是什么东西,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就是掺杂使假,就是违法行为。”
至于一些监管检测机构所谓的“无法检测“的理由更经不起推敲。何谓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才能做检测?既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注胶虾”,既然公众已经对“注胶虾”的质量产生了怀疑,监管和检测机构就应该将其当成公共问题,当成自己的职责去跟进,以给公众一个说法。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很多时候要做的其实只是一个反映情况者——把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在接到反映后启动相关的调查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公众一个交代。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负有最大责任的不是普通市民,而是监管和检测机构,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给公众营造一个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可遗憾的是,对于这样的“注胶虾”,还是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而据说,这样的“注胶虾”五年前就存在了。这是否意味着,五年多来,我们的监管和检测机构一直坐视“注胶虾”的存在,坐等检测时机的成熟?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难检测的“注胶虾”,却依旧面貌模糊?问题的根源当然不在“注胶虾”本身,而在于很多部门的行政惯性。比如,在责任不清时,不主动承担责任。食品安全涉及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在出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撇清责任,而不是主动承担,似乎多头管理就是无头管理,与自己有关,其实就是与自己无关。再比如,在公众焦虑时,不积极地予以干预。
正是这些消极的行政惯性,让一个并不复杂的“注胶虾”变得异常复杂。如果在“注胶虾”刚刚出现时,有关部门便可以联合行动,齐头并进,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相信类似“注胶虾”这种小儿科的把戏,很容易便被拆穿。
链接:
选虾技巧
挑选鲜虾或者冰鲜虾应该一看、二察、三观、四闻:
看外形。新鲜的虾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有一定的弯曲度。
察色泽。新鲜虾皮壳发亮,河虾呈青绿色,海虾呈青白色(雌虾)或蛋黄色(雄虾)。不新鲜的虾,皮壳发暗,虾略成红色或灰紫色。
观肉质新鲜的虾肉质坚实细嫩,有弹性。
闻气味。新鲜虾气味正常,无异味。
此外,冰虾仁比鲜虾更容易保存,冻虾仁应挑选表面略带青灰色,手感饱满并富有弹性的;那些看上去个大、色红的最好别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