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官员考核指标将包括PM2.5情况

cuteyy| 2012-02-20 14:02:52
阅读()

  今后所有有关环境质量的指标,如污染物总量控制、PM2.5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等,都将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考核指标,决定仕途升迁。这是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文件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基本原则。

 

  环保不达标 一票否决

 

  近日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即通过环保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防堵环保漏洞。

 

  环保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首先强化党政一把手权责,规定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总责。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等主要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职务升降,取决于负责区域的各项环保指标。

 

  此前,我国一票否决制主要适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意见》言明,“严格实行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这意味着,如果领导干部的环保履职未达标,也将被一票否决。

 

  除一票否决之外,环保未达标的地区,以及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还将被监察和上级环保部门约谈,启动行政问责。而该地区各项建设项目(不包括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四类项目),一律暂停审批。

 

  区县环保局长任免须听市里意见

 

  《意见》通报,环保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另一变化,体现在环保干部的上下管理关系。作为非垂直管理部门,此前,区县政府对于辖区的环保干部,具有绝对任免权。但《意见》写明,今后“切实执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区县环保局长的任免,必须事先征求市环保部门的意见,市环保部门有参与权和发言权。

 

  观点

  环保监督应制度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上述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举措,即环保指标决定职位升降、环保履职一票否决、下级环保官员任免经上级环保部门同意等,均表明北京强化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权责,通过制度化设计,硬性约束领导干部不能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追求GDP的同时,必须环境优先。

 

  “国内其他地区也有相同的做法,之所以屡次爆发环保事件,原因在于环保问责没有真正到位,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按法律法规办事”。因此,环保体制和机制改革还应该对环保监督作出制度化设计,“比如,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对环保的监督权,怎样获知地区的环保实情?通过什么样的流程,监督问责、一票否决官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