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值半年来降低约一半

xiaoke| 2011-12-29 10:45:28
阅读()

  北京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半年来,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全部达到限定范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值半年来降低约一半。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北京市卫生局28日表示,该局从11月12日至25日,组织药学、外科、感染科及病案信息等方面管理专家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全市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开展半年来,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全部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据悉,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控制限制要求的50种以内。其中,部分高等级抗菌药物,如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均同时符合整治规定,品种结构趋于合理,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卫生局称,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也逐渐降低。全市三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6月的14.97%降至11.89%,低于卫生部20%的规定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从6月的61.39%降到53.72%,低于卫生部60%的指标要求。

 

  另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显著改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值从6月份的70.37DDD(限定日剂量)降至11月份的35.58DDD(限定日剂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日趋规范。

 

  北京市卫生局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专项检查同样发现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医院个别指标控制不到位,还存在清洁手术预防性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现象,清洁手术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公众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北京市卫生局强调,以上问题须要不断改进。下一步将以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深入以及区县卫生局和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工作的进展。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